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出道入释> 第88章 九层之台 千里之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章 九层之台 千里之行(2 / 2)

出道入释 大荒真人 更新时间 2021-09-12

反正师父他们已经去阻止鬼王和阿修罗王的阴谋了,大劫发生在12月21日的可能性最小,所以还有些时间。

他决定先听一遍“老子讲道”,再思考和做决定。老子的《道德经》仿佛蕴含着无穷智慧,而且“老子讲道”直指本心,直指大道本源,每次听了都有收获。

所以,他再次调息、静定、胎息、坐忘、虚无,然后启动心印传承。

他以前启动心印传承是直接让自己的元神达到虚无境界的。

但那段时间,由于老子留下的本源神念的影响力还在,所以每次都比较顺利。

而那次出关后,老子神念的影响消失,他又接触很多五欲六尘,要达到虚无境界就不那么容易了。

后来,他领悟了比虚无境界低一点的坐忘境界。于是总结自己的各种修炼方法,整理出一套循序渐进的修炼道家方法。

即按照调息、静定、胎息、坐忘、虚无的次第来修炼,这样,最高的虚无大道也有迹可循了。

果然,这次他虽然因为没有顺利结丹而心乱如麻,但是按照这个次第,还是一步步地澄心静虑,渐渐万念俱无,大约两刻钟后顺利地开启了心印传承。

由于没有确切的疑问,他这次从头到尾听了一遍“老子讲道”。他这次听完老子讲道,只觉得字字珠玑,唇齿余香,心中有大欢喜,原本纷乱的心也彻底静下来了。

这次听道,用了2天多时间,他听完后已经是12月21日晚上了,但什么也没发生。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在反省他先前想的一些问题。

而在外界,当12月22日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地球什么也没发生,无数人松了口气,有的念叨上帝,有的念叨阿弥陀佛,有的念叨真主……然后陷入狂欢,而华夏大地更是鞭炮齐鸣。

虽然听完道,他还保留着虚极静笃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思考先前他的疑问:出去还是不出去?结丹还是不结丹?文始派还是全真派?

很快察觉到这种疑问本身就有问题,他因为结丹不利而陷入了二元对立的凡夫思维当中,自然再怎么思考都会陷入矛盾,得不出满意答案来。

而现在,他在虚极静笃的境界中,跳开到这三对矛盾之外,发觉问题变得很简单。

首先是出不出去的问题,其实根本无需去想。《道德经》有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注:“复”是指《易经》里的复卦,卦象是坤上震下,即雷在地下。象征着阴极生阳,静极生动,万物开始萌发,向好的方面转变的初始状态。由于有很多可能,而且肯定是好的方面,所以大吉。)

现在大劫并没有发生,天天想着为大劫做准备,或者杞人忧天似的等着大劫到来。其实都是“不知常,妄作,凶!”

而且,他无情地剖析自己想为大劫做准备的理由,是想到时尽可能地救人,也就是想当救世主。

但是,且不谈天上有三清四御、三世诸佛、真主、上帝,就是地球上各大宗教、各国政府,哪个都比自己更有资格当救世主。

所以,他之前想的囤积物资、尽量救人、让葫芦护住华夏大地的举动,其实本质上还是名利心在作怪。

因为这些举动发展到最后的本质都必然是发国难财、与各大总教和众多神仙争夺功德。

按照老子在《道德经》里的教导:“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因当“绝仁弃义”,所以,根本无需按照自己以为的仁义道德去忙着准备当救世主。

想着要准备救灾、要当救世主也不符合“不争、无为”之道。

因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而且,他想着的救灾也是一种自见、自是的表现,真正正确的做法是“致虚极、守静笃、抱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因此,问题不是出去或不去,而是面对可能到来的大灾难,应当保持清静无为、澹泊自守。即便是天翻地覆,也不应当成为失去清静道心的理由。

否则失去了情静道心即便是当了救世主,也不一定就有多少功德,反而可能沾上无穷因果。佛陀在《金刚经》里也讲过:“吾说度众生,实未有众生可度。”

应当保持清静道心,随缘而作,顺势而为。具体在这次大灾难以及所有的其他事情上都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因果。

如同上次除魔一样,碰上了才出手帮忙,既然帮忙已经卷入因果,就要做到底。

而如果自己没有遇上,就不宜主动去掺和,这样相当于自寻烦恼。

另外“结不结丹”和“文始派or全真派”其实是一个问题。长久以来,熊清浦一直以为文始派直指虚无大道,是顿修之道,为最上乘的丹法。

但是文始派入手太难,进步也不明显,所以想到兼修全真派丹法。但是由筑基到结丹再到元婴的全真派渐修丹法一受挫,就想回到文始派。

其实《道德经》里讲得很明白,“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始派大道要修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之前一直受后世强分门派的丹经的影响。

文始派鼓吹其丹法直指大道,最是上乘,钟吕金丹派(包括全真派)鼓吹其循序渐进,容易着手,他自己也受到影响。

其实老子传下的大道是一以贯之的,并没有强分派别。要想达到高深境界,必须像文始派确切地说是像子虚派一样传承本源大道,以免渐修时走偏。

但是,光有本源大道,其实相当于空中楼阁,要想得道也少不了渐修之法。

或许上古灵气充足,也有根器上乘的人,所以能直接盗取虚无之炁,无需结丹、元婴也能成道,但绝对不适合现在的情况,所以文始派的衰微也是必然。所以,子虚派的传人也要修其它派别的功法。

总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金丹大道最易,就必须坚持修下去,不能有畏难情绪。<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