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天青色三足洗,陈文哲就好像是看到了当年的严和。
不说其他,只是他制作出来的这瓷器的釉质,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釉质如玉,肯定跟玛瑙入釉相关。
通过回溯,陈文哲能确定,汝窑的釉面、釉色如此细腻, 都是因为釉中加入了玛瑙粉末。
但是,玛瑙入釉却跟釉色和釉色的变化好像没有关系?
玛瑙入釉,可以让釉面晶莹如玉,但是却不能呈现出天青色?
还有,现代的研究表明,特别是用最新的化验报告显示,尽管玛瑙粉末与釉内的主要矿物互不排斥,却无助于成色的改变或提升。
当然,这个信息,对于矢志重现汝窑的艺术家,固然是一大打击,对于存世汝窑的珍贵价值却是一次肯定。
因为连这唯一可能破解汝窑秘方的线索也断了,这项文化遗产也就更形稀罕!
看到这里,陈文哲已经笑了嘴角抽筋,这里面绝对有问题。
玛瑙入釉的作用,肯定存在争议。
当然,这汝窑瓷的制作难度越高,他越是高兴,这样他仿制起来才会越有成就感!
“这里面的坑,实在是太多了!”
陈文哲发现能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只要是现代人弄个不明白,感觉是坑的地方,都是他值得学习的。
感觉收获肯定不会少,他干脆找了个舒服的地方,半躺着,眯着眼睛, 心神完全沉入了回溯当中。
“火照?”刚才他就在看汝窑瓷的烧制过程, 所以,他看到的肯定是一座窑炉!
而观察窑炉,肯定要提到一个特殊的名词:火照!
这个词他听说过,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目前可追溯到的最早记载宋代制瓷工艺技术的文献。
关于窑炉、制瓷原料和“火照”等内容,在《陶记》中都有记载。
仔细查看,陈文哲立即高兴起来,满满的都是干货啊!
这一次,他没有先制胚,而是先看了宋代的窑炉和烧窑技术。
火照又称“试片“,是用来测定窑内温度的。
宋窑的火照是利用碗坯改做的,上平下尖,大体呈Ⅴ形。
下部尖端插入满砂粒的匣钵内,匣钵放于窑膛中,在观火孔里可以看到。
火照上端有圆孔,当窑工测定窑内温度时,用长钩伸入观火孔,将火照从匣钵里钩出。
每烧一窑要验火照数次, 每验一次,就钩出一個火照。
火照都上半截釉,只能使用一次。
烧制瓷器时,火照插座放置在窑床前端靠近窑门处,以便在烧制过程中窑工可以用长钩深入观火孔,穿过火照中间的小孔,将试片勾出查看,判断窑内温度和釉的成色。
陈文哲一边看,一边对照自己积累的知识。
他现在对于汝瓷的烧制,已经十分了解,原来也有很多积累。
要知道仿制汝瓷,可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很多古人都有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一个大类就是制胚,而制胚就不得不提到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