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一座消失千年的窑口,可不是那么容易。</p>
虽说秘色瓷出于江浙越窑,但是江浙的越窑千千万万,究竟是哪座越窑,为唐朝皇室烧制了秘色瓷呢?</p>
如果找到这座窑口,是不是可以在那里,或者那边的周围,发现更多秘色瓷?</p>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考古专家们又展开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寻找,并最终在江浙慈溪上林湖遗址,发现了秘色瓷残片。</p>
上林湖遗址是一处历史悠久的越窑遗址,从发掘出的陶瓷器判断,上林湖在东汉时期就开始烧制瓷器,并在唐宋时期发展到顶峰。</p>
这一点也跟陈文哲看到的情况,相吻合,最起码他能证明,这一处窑口的历史,是真的长。</p>
最起码他知道,之前这座窑口是烧制白瓷的。</p>
当时,这一处窑口,不仅收到了大量的海外瓷器订单,还深得唐朝皇室的恩宠,成为了一座官窑。</p>
由此可见,上林湖的越窑,完全有条件和技术烧制秘色瓷。</p>
若不然,专家们又怎么会在此发现大量的秘色瓷残片呢?</p>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古专家和刑事警察的工作,还略有相似之处。</p>
他们都是通过寻找到一点线索,从而解决疑难问题。</p>
比如,考古学界的专家们,一直在寻找秘色瓷的生产窑址。</p>
虽然他们在上林湖遗址发现了秘色瓷,但还需要找到一种东西,才能百分之的确定。</p>
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肯定不是越窑秘色瓷的残片!</p>
所谓秘色瓷,并非指瓷器的颜色是个秘密,而是指代使用秘密配方烧制的瓷器。</p>
所以,从一开始,这种瓷器就是保密烧制的,之后失传几乎是肯定的。</p>
而陈文哲眼前的这件匣钵,很可能就是出自上林湖遗址,但是,用它生产的秘色瓷呢?</p>
最主要的是过程,陈文哲始终没有看到啊!</p>
他已经确定,上林湖遗址就是秘色瓷的产地,因为这个结论已经被人证实了。</p>
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看,并不能根据上林湖有秘色瓷残片,就推测它是秘色瓷的生产地。</p>
这就好比你在山谷中,发现有多年前坠落的汽车,这时,你不能说这辆汽车,就是在山谷中生产的吧?</p>
除非你还能在山谷之中,发现生产汽车的流水线。</p>
因此,若要确定上林湖遗址,就是秘色瓷的生产地,也必须找到秘色瓷的生产线才有说服力。</p>
唐宋窑址已有千年,要想找到完整的生产线,几乎不可能。</p>
但是,如果能找到生产秘色瓷专用的工具,也能证明这里曾经有一条秘色瓷生产线。</p>
在2016年,考古专家们发掘上林湖的后司岙窑遗址时,出土了几块残破的匣钵,并且发现匣钵上还刻有文字“罗湖师秘色椀”。</p>
上林湖在古代也叫罗湖师,而且“秘色椀”三个字的写法,也都和法门寺地宫中物帐碑上的写法一样。</p>
匣钵是烧制上等瓷器,必不可少的窑具。</p>
说得简单点,它就是一个密闭的陶制匣子。</p>
在烧制瓷器时,将陶胚上釉后,先装入匣钵中密闭,然后再将匣钵放入窑炉高温烧制。</p>
这样以来,陶胚在密闭空间内均匀受热,同时也防止窑炉气体污染陶胚。</p>
比如在著名的蛋壳黑陶,就使用了匣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