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峰在毛岸英的陪同下,来到了**城楼的东侧,在彭德怀的介绍下,朱可夫元帅和邓峰会面了,朱可夫紧紧的握着邓峰的手,注视着眼前这个身高大约在1800毫米,五官端正,脸上线条分明,长着一双深邃的眼睛,身体十分结实的这个传奇式的人物。
邓峰同时也看着这个60多岁,一身戎装,左侧元帅服上军资章上面整齐的别着4枚苏联英雄“金星”奖章,长着一个结实的大下巴的朱可夫元帅。从心里讲,邓峰对这个因其在苏德战争中建立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并因此在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之后第二位获得苏军统帅殊荣的元帅,是充满敬意的。邓峰甚至可以说出眼前这个苏联元帅左胸前的那4枚苏联英雄“金星”奖章每一玫的来历。
可是眼下他是自己的对手,是自己的手下败将。邓峰没有象彭老总那样对其不屑一顾,不卑不亢的和这个位声称要向自己请教的苏联元帅打着招呼:“朱可夫同志您好,能见到您这个二战中的英雄,我感到很高兴。”
“邓峰同志,能见到您这个大军事家是我的荣幸。”朱可夫毫无做作的说:“你看上去恐怕只有40几岁吧”
“恩,49岁,”邓峰回答道,然后说:“朱可夫元帅,听彭总说您要见我,不知有何赐教?”
“不,是我有问题向您请教。”朱可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邓峰同志,我们一面看阅兵一面聊好吗?我可不想错过这个向中国同志学习的机会。”
朱可夫一面看着下面通过的受阅部队一面坦率的问道:“邓峰同志,您能谈谈您对苏军战术思想的理解吗?”
对于苏联的大部队、宽正面,大纵深,高速度,多波次连续不断进攻的战术理论,远东特工委是做过多次专题研究过的。但是研究的成果肯定是不能和苏联这个国防部长讲的。对于苏联的这种战术理论,如果不是基地来到这个时代,带来了在机械化基础上加上信息化军事装备**性的变化。中国还真的没有什么更好办法对付,如果苏联真的用这种战术进攻中国的话,中国唯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前轻后重,“诱敌深入”以空间换时间。用一线用地方部队的牺牲,消耗,滞待苏军第一波次的进攻力量,为中国中央机关和一些关键的军工企业的转移,全国进入战时体制赢得一点时间,然后不断的后退,拉长苏军的战线,在二线阻击苏军进攻部队,并在苏军的占领地区展开广泛的游击战,打击苏军的后勤补给线,造成苏军后勤保障跟不上,把苏联拖进长期的战争泥潭。使苏军进攻部队,再而衰,三而竭,最后进行战略反攻。但现在的情况苏军这招就不灵了,从装备上,中国先进装备虽然不多,但是质量是相隔最少是1代或是2至3代,对苏军的打击几乎是单方面的。
一切都是不对称的,信息是单方面透明的。中国这次“猎熊行动”采用地空天一体化的信息通信和信息侦察手段。使用了4颗侦察卫星,3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大量的无人侦察机。虽说苏联现在也有卫星,可是卫星除了用来显示“社会主义的强大”外,具体能干什么用都搞不清楚呢。这就意味着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和一个盲人打架一样,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武器装备上的不对称。中国是以远程打击超距离进攻,对付苏联的中近程的对抗力量。这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一伙拿着手枪的人和另一伙拿着大刀、长矛的人对阵,拿大刀长矛的人使用什么战术也逃部脱挨打的下场。
战术思想上不对称,后世的现代化战争,不分前方后方,一切重要目标都是对方的打击对象。而这个时代的现代化战争,还是分前方后方,一线二线。这两种战术思想的对决,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次“猎熊行动”一开始,中国就把苏军前方、后方一起打个稀巴烂。后方的指挥机关,后勤保障点,以及预备队,和前方一样都受到了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