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好莱坞绘制> 742-你妈妈没告诉你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42-你妈妈没告诉你吗?(1 / 2)

好莱坞绘制 我能个儿着呢 更新时间 2022-10-09

 好莱坞绘制洛杉矶1990742-你妈妈没告诉你吗?赶在电影正式放映前,韦恩才带着尼娜等人赶到了影院,等他们两人弯腰走进放映厅时,顶棚上面的灯光已经熄灭了。

哈维-韦恩斯坦一直都在暗中注意着入场口,在二人进来的瞬间,立即抬起手招了招,示意给她们留的位置在这边。

“哈维,看来这部片子的影响力,并不如我预期中的那样大啊。”

简单的寒暄了两句,韦恩趁着电影还在播放片头广告,仔细观察了一下身后的观众。第一时间,他就察觉了其中的不同寻常。

“这终归是一部在年尾上映的文艺片,韦恩。”哈维-韦恩斯坦耸耸肩,低声说道:“你不能用对你自己作品的要求,来看待这样的一部影片,嗯哼。”

“好吧.”

轻轻摇了摇头,黑暗中韦恩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无奈的苦笑。在听到身旁大胖子的话后,他最先感觉自己这是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近几年时间以来,他所参加的首映式,要么是自己的项目,要么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等人的项目,这些片子压根就不缺少关注度,至少现场气氛没的说,影迷全都是那些最狂热的。

刚刚他回头观察,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除了坐在中间两排的媒体记者,和一些熟面孔的影评人外,坐在后面的大批影迷群体,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其中存在着不少“职业影迷”。

“职业影迷”的存在,一直就不是甚么秘密,甚至在好莱坞早就成为了一门生意。他们这个群体组成的很大一部分人,其实就是来好莱坞追梦的演员。

说起来,现在的影迷还比较单纯,因为“职业影迷”的带头烘托气氛,就算是影片不招自己待见,出于礼貌,也会让首映式保持最基本的体面。

其实“职业影迷”这一行,不止好莱坞普遍在使用,世界各地的娱乐行业全都有这种现象。

或许让人更熟悉的,是二十年后内娱中的综艺节目,尤其是某些音乐类的综艺节目,“职业观众”的敬业程度和职业素养,简直就不输一些以演技著称的专业演员。

“《神奇女侠》的拍摄进度顺利吗?”

电影已经正式开始放映,影厅内除了一些观众嚼爆米花的声音,开始逐渐安静了下来。哈维-韦恩斯坦不着混迹的看了一眼韦恩身边的娜奥米-沃茨,轻轻晃动着硕大的脑袋,吧嗒吧嗒嘴,低声问道。

“yep,拍摄进度,相对我和华纳兄弟的计划来说很顺利。”

与身边的大胖子一样,韦恩的心思也没全放到电影上,事实上由于前世的一些网络传言,他对这部影片天生就带着一些偏见。“直说吧,哈维,需要我为《莎翁情史》做些什么。”

既然他这样说了,哈维-韦恩斯坦也没客气,毫不犹豫的说道:“发动你身边围绕的关系,给《莎翁情史》投票。”

稍稍沉吟了一下,他再次来回转头左右观察了一遍,即使确定他与韦恩身边坐着的都是自己人,也下意识放低了自己的声音,继续说道:“《莎翁情史》的主要提名,我这边还是可以保证的。

可你我全都清楚,这部片子每多一个奥斯卡提名,就能为我们多创造一部分利润。既然我们准备了那么多,不如干脆玩大点,尽量多的为影片争取提名数量。”

在黑暗中点了点头,韦恩已经明白了这个大胖子的打算。“我会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将选票投给《莎翁情史》。”

北美颁奖季,一般是从年底开始,一直持续到来年的二月底才结束,而这场每年都要上演的巨大的秀,最终会结束于奥斯卡颁奖典礼。

毫无疑问,想要加入这场持续两三个月的大秀场,想要在最终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露脸,前提就是要先让自己的影片,获得奥斯卡提名。

事实上不客气的说,前面举办的各类颁奖典礼,都是再为最后的奥斯卡做预热,所以才有了风向标这样的说法。如果说预热的终极目标是奥斯卡,那预热的前期目标,就是奥斯卡“提名者午宴”。

“谭独立电影奖、金卫星奖、安妮奖。”哈维-韦恩斯坦声音中充满了信心,一边掰着手指头一个个数着《莎翁情史》会参加的奖项,一边简单的解释着自己的攻关计划。

“制片人公会、导演公会、演员公会等电影从业人员的公会协会奖。对了,还有纽约、洛杉矶等各大影评人协会奖。最终我们以金球、奥斯卡金像奖作为收尾。韦恩,这段时间我已经开始了动作”

“hey,hey,hey。”

黑暗中韦恩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低声打断了对方接下来的话。“哈维,该出的钱我已经出了,该告诉你的冲奖经验,也早就和你谈过了,至于你接下来具体要怎么做,我一点都不想了解。唔,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在这部《莎翁情史》上面,他前后投入了大概两千万美元,按照常理来说,这笔钱放到什么时候都不是一笔小钱,肯定要关心自己投资的细节,以及盈利的前景。

可他的工作是在是太多了,压根就没心思、也没精力再去关心眼花缭乱的颁奖季。只要盯死了影片相关的账目往来,剩下的工作一点都不想再了解。

“呃好吧,我当然懂,你只要等着看结果就好了。”稍稍顿了一下,哈维-韦恩斯坦耸耸肩说道:“对了,你这次回来待几天,不会专门是来参加《莎翁情史》的首映吧?”

“最多三天,就得赶回伦敦主持拍摄工作。”

提起这个,韦恩也感到一阵头疼,他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直接了当的说道:“你猜对了,没错,这次赶回洛杉矶,除了参加《莎翁情史》的首映外,还有《超人》项目上的一点小问题,需要我亲自处理。”

听他提起《超人》这个项目,哈维-韦恩斯坦没有继续再聊这个话题,两人之间随即恢复了沉默,各自带着自己的思考,一起看向正在上演的电影。

其实韦恩在前世,还真没有怎么看过这部电影,如果不是因为这部《莎翁情史》,捧出了奥斯卡近三十年来最水的一个影后,他甚至都不会记得这部电影的名字。

如今认真的看向这部大名鼎鼎的电影,他首先发觉的,就是这部片子的编剧真是的省事,居然把莎士比亚的生活,写成了翻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来这样的事情就很让人难以置信,只是随着电影的逐渐深入,大半部看过去后,韦恩才突然觉得编剧这样省事也未尝不可,至少电影看到现在,或许人生和戏剧已经密不可分了。

就已经放映的部分来说,台词非常不错,带着浓浓的莎士比亚的味道。但这也未尝不是编剧另一个省事的点,因为他发现,很多台词就是直接从原著中拿来的。

男女主演的对白和表演,都非常有诱惑力,让人看过就生出想要恋爱的心思。恰恰也是在这样的猛烈的煽情安排下,最先出轨的也是主角,在那个贞操观念还十分盛行的年代。

当电影来到结尾时,哈维-韦恩斯坦见韦恩看的认真,接近两个小时的放映时间都没有说话,低声问道:“韦恩,感觉怎么样?”

“要看你想听什么。”

转头扫了一眼大胖脸,他笑着调侃道:“这部电影告诉我,爱情是没有阶级之分的,哪怕是皇后与可怜的流浪汉之间,也会擦出爱的火花。”

“得了吧,韦恩,聊聊你对这部片子的看法。”哈维-韦恩斯坦轻轻皱了下眉头。“以你对电影市场的眼光,谈谈可能取得的市场成绩.”

听到对方的问题,韦恩收起了脸上的笑意,借着大荧幕上反射过来的光线,抬起一根手指,在两人之间摇了摇。“努力争取在奥斯卡上有更好成绩吧。”

他的意思相当明显,这样的一部影片,如果没有奥斯卡的加成,想要靠着票房收回投资,基本上没有任何可能性。哈维-韦恩斯坦是个聪明人,第一时间听懂了潜在台词,同时再次沉默了下来。

韦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并不是因为影片不好。相反,他觉得自己在观看前,还带着的那些偏见,全都随着电影的结束一扫而空。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片子比他前世听到的传言,质量上要好得多。至少作为一部带有传记性质的文艺片,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

首先就是电影的投资并不高,但是导演十分注重画面细节,比如英国当时街道上的粪便,莎士比亚手上的墨水等等。

导演可以说在最大的能力范围内,将这部影片拍摄到了极致。就剧情的安排来说,虽然有取巧的嫌疑,可这种剧中套剧的手法,还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前面的故事主体,毫无疑问套用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说贯穿于整个电影始终,更能够从这部片子中,看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的完整过程。

而电影的结尾处,则套用的是《第十二夜》,更是交代出来了《第十二夜》的创作缘由,以及女主角名字的来源,不可谓是不用心。

在这个年代的西方社会,也可以说北美社会,韦恩相信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了解的人不算少,也肯定说不上多。看过《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的人,肯定一眼就能发现导演的意图,毕竟整部片子中,大量情节都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对上,而且设置的相当巧妙。

但这也就意味着,给这部文艺片本身就小众的观众群体,进一步增加了观影门槛。千万别迷信北美普通人的受教育程度,哪怕大部分所谓的大学毕业精英,这些人照样不可能专门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本。

电影中努力还原当年细节的镜头比比皆是,比如16世纪的英国剧场什么样子,从这部电影中就能看的一清二楚。比如16世纪英国“不允许女性上台表演”这个规定,以及普通英国人对于女王的爱戴程度等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