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绣娘跟在慕白的身后,朝着溪边走去。
夜晚挺冷的,绣娘不断地搓和着小手,一张小脸冻得通红。
“很冷是不,木桶让我拿着。”慕白伸手拉下绣娘头巾,接过绣娘手中的木桶,“把手放进口袋暖暖,别冻坏了。”
慕白粗糙的抓着绣娘冻得通红的小手,微蹙着眉头,把木桶圈进手臂,一只手牵着绣娘,一脚深一脚浅往溪边走去。
“到了,慕白,把木桶里边的韭菜拿出来,装些水进去。”不多时,便来到溪边。绣娘示意慕白把火把放低点,走到溪边,拿出第一个竹篓。
刚拿到手上,一股很大的力道就从竹篓里边传过来,绣娘连忙用力,将竹篓从水里边拿上来。
拿出水面,竹篓就传来滑腻的蹦跶声。绣娘眼睛瞄了竹篓一眼,知道有戏!赶紧打开上面的盖子,就看到里面有五六条野生的鲫鱼,还有一条两三斤中的草鱼,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小鱼和泥鳅。
古代很少有人吃鱼,大部分都是大户人家,才吃得起。对寻常百姓家,吃点猪肉都奢侈,只有在逢年过节,喜庆日子才能沾点荤腥。
鱼腥味重,也就大厨子才能弄好,一般人家哪顾得上这口福。
城里边赶集的时候,也会有人卖鱼,不过就算是一斤左右的都得花费一两银子,一两银子都够寻常百姓几个月的家用。谁吃得起,看着竹篓里面活蹦乱跳的鱼,绣娘十分开心。
要不是清朝律法中,禁止私下偷猎,绣娘还真想打这个注意。偷猎要是被上头的人知道了,最轻的都得三十大板,平时打只小兔子,村里边的人都遮遮掩掩,要是,她拿着鱼去集市卖,铁定出事。
所以这事最多也就瞎想一下,要真的动手做,那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慕白,把木桶挪过来,想不到竟然能捕到这么多,赶明儿,给村里边村长他们送点过去。”绣娘将竹篓倒下来,把里面的鱼全部都倒进木桶。
然后在里面又洒了些韭菜,再次将竹篓放了下去,慕白在一旁呆呆看着,显然是没想到绣娘这法子,还真的能够捕到鱼。
望着水里头那条两三斤的草鱼,眼睛都给瞪直了。
“慕白,咋的傻了,再去上面看看那两竹篓,估摸着也不会太差。”小手提着木桶,往前走去。
“绣娘,这法子你咋想的?”慕白好奇的问道,这法子为啥以前他们就没想着,村长手里边的水烟袋也是,绣娘这脑袋瓜子咋长的。
“这是秘密,以后家里的伙食,交给我处理就行了。”绣娘笑道,满意的看着另外两个竹篓,收获都很不错。
把竹篓里捕的鱼都倒了出来,又放了些韭菜进去,将竹篓放好,就往回家走。
看着木桶里面两条草鱼,十几条小鲫鱼,还有无数的小鱼和泥鳅。
绣娘拿过慕白手中的火把,让慕白提着木桶。
“回去给娘煲个鲫鱼汤,给娘补补身子。一条草鱼宰了,拿到村里边,给大家尝个鲜,小鱼和泥鳅先养着。”绣娘低声说道,算盘打得响当当的,沈家村的人,对她们很好,她自然不会忘。
“嗯!绣娘说啥,就是啥。”慕白挠了挠后脑勺,点头,绣娘把一切都打算好了,自然不用他穴嘴。
绣娘这样做,让慕白心暖暖的,沈家村对他们娘三很好,绣娘这样说,慕白听着很感动。
娘为了照顾他和玉巧,身子早亏了,他一直都看在眼里,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解决,只得埋头干活,希望帮娘减轻点负担。
现在家里,多了个绣娘,见绣娘处处为他们着想,慕白心暖暖的,发誓以后一定要加倍对绣娘好。
“娘,绣娘和大哥回来了。”隔老远,就听到玉巧的叫唤声,好在沈氏一家没住在沈家村,声音大点,也没闹到别人。
“大晚上的,这娃也不收着点声音。”沈氏也放下手头的活,走了出来,见慕白和绣娘走进了院子,“好在屋子偏,闹不到别人。”
“娘,我们回来了,等下煲鲫鱼汤给娘喝,慕白把木桶放好,找个大点的,省的跳出来。”绣娘放下火把,没理会玉巧那兴奋劲,拿起围巾绑好,就走进厨房,开始张罗晚饭。
“玉巧把锅洗好。”绣娘从木桶里面挑了两条大点的鲫鱼去鳞、腮和内脏,用清水洗净,然后切成几块。
从木板下面拿出二娘给的白萝卜,洗好,切成丝。把葱花和姜都弄好,装进小碗。
做好这一切,就倒出些猪油,古代油盐都很节省,平常烧菜都极少放油盐,今个儿绣娘煮鱼,也就稍微多放了些。
等大锅烧热,放了些油。油沸腾之后,先将姜放了下去,然后,将鲫鱼块放下,等到两面都呈现金黄色之后,绣娘到了三碗清水进去,然后将萝卜丝也放下一同煮。
半刻中后,将葱花洒了进去,然后加了些盐,和其他的调味,绣娘见差不多了,道:“慕白,准备碗筷,可以吃了。”
“好香!”玉巧一个劲的围在绣娘身边忙活,眼珠子直直的望着锅里的鲫鱼汤,听到绣娘说能吃了,朝屋里边大喊:“娘,吃饭了。”
“玉巧这娃,饿坏了。”沈氏放下手头的活,笑道:“赶明儿记得给村里边的人送些过去,让大家尝个鲜。”
“记得。”绣娘点头,一边忙活着给玉巧剩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