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社会文学>湾区之王> 1119 前车之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19 前车之鉴(1 / 2)

湾区之王 磨砚少年 更新时间 2019-07-03

 “攻击!”

几乎是在陆恪宣布开球的同时,他的视线余光就注意到了一个变化——巴尔的摩乌鸦防守组终于率先求变了。

安全卫伯纳德-波拉德开始上步。

本来,波拉德站在了角卫和线卫身后五码左右的位置,距离开球线也就是十码左右,但伴随着陆恪阅读防守的视线离开之后,波拉德就开始不动声色地上步——

先是介入了角卫和线卫之间的空档,站位保持平行;而后当陆恪弯腰准备开球的时候,再次上前,与防守锋线保持平行;随后陆恪宣布开球的瞬间,脚步没有任何停顿地就绕过了进攻锋线和防守锋线纠缠的区域,一马当先地冲入口袋。

一般来说,冲传四分卫是防守前线的职责,也就是防守锋线和线卫;但偶尔特殊情况下,角卫或者安全卫出其不意的上步,打破人数对峙平衡,执行突袭战术,往往也能够收获奇效。

不过如此战术不能频繁使用,因为角卫和安全卫对于二线防守的覆盖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传球防守中绝对是“一个都不能少”。缺少任何一名球员都可能导致传球防守出现纰漏。

换而言之,角卫或者安全卫上前突袭,意义就在于闪电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对四分卫的擒杀,那么二线防守就不存在空虚的危机了。

波拉德如同猛虎下山般地切入了口袋之中,没有遭遇到任何阻碍!

开球之前,进攻锋线与防守锋线是“五vs五”的格局;开球之后,巴尔的摩乌鸦右侧的外线卫特瑞尔-萨格斯就与伯纳德-波拉德完成了一个交叉换位:萨格斯后撤、波拉德上前,如此一来,前线对峙依旧是“五vs五”,但萨格斯的后撤却错开了49人左截锋乔-斯坦利的位置,斯坦利就与防守端锋撞击在了一起,于是,站在外侧的波拉德就依旧无人防守。

波拉德冲传四分卫。萨格斯短传协防。

因为没有防守球员的阻拦,波拉德如入无人之境,瞬间就进入了口袋之中,视线里就可以看到快速后撤步的陆恪,近在咫尺,如同待宰羔羊一般!

但下一秒,一抹红色球衣就横亘在了波拉德和陆恪之间,赫然是马库斯-林奇!

波拉德的脚步一个紧急刹车停靠了下来,避免自己一头钻进了马库斯的渔网之中,那么这一次冲传战术就彻底毁掉了,他现在脑海无法做出有效思考,但……对方是怎么察觉到自己冲传突袭战术的?

因为马库斯的脚步根本没有任何犹豫和迟疑,波拉德的冲传已经非常迅猛了,几乎不到一秒的时间,陆恪才刚刚来得及后撤步,波拉德就成功到位了;但马库斯还能够及时完成卡位,如果没有提前预判,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波拉德随后就意识到:他们的战术被识破了!

波拉德的脚步停顿下来之后,马库斯也没有冒然上前,就这样不远不近地形成对峙——波拉德不上步,马库斯也不主动,这一来一回的对峙之中,陆恪的传球时间就已经足够了,波拉德的突袭战术也就彻底沦为了无用之物。

怎么回事!

……

陆恪的左侧感知和右侧感知能力已经达到了八十五分,但客观来说,四分卫的注意力必须放在正前方的传球目标上,对于两侧突袭冲传的观察势必无法全神贯注,即使是达到了满分,四分卫也还是必须依靠进攻锋线的保护来完成传球——所谓的感知能力,只是一个相对属性而已。

但这一次,主动上前的突袭手却是安全卫,完完全全就在陆恪的雷达范围:因为他正在观察着二线防守的站位和对位,然后根据己方接球球员的跑动路线来选择传球目标,现在一名安全卫偷偷摸摸地上步,他怎么可能错过呢?

如果这样的细节都错过了,那么每一档进攻之前陆恪都在坚持着阅读防守,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临时改变战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开球倒计时只剩下两秒,一眨眼就只剩下一秒了,于是陆恪干脆就顺水推舟地呼喊了马库斯一句,随后就宣布了开球。

马库斯和高尔的状态、风格、能力等等都十分接近,而本场比赛马库斯之所以能够首发,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与陆恪之间的搭配非常默契,一个口号一个眼神就能够明白陆恪的战术意图,这对于进攻组来说非常重要。

果然,马库斯明白了陆恪的意思,切入到了陆恪的盲侧,接替了斯坦利的漏洞,为口袋保护打补丁。

陆恪快速后撤步,视线余光横扫了一眼,只是注意到红色球衣形成了包围圈,然后就没有花费更多心神,注意力立刻投向了正前方,一个横扫就将全场对位收入眼中,立刻就捕捉到了一个扯动出来的巨大空档,当机立断就选择了上步,以左脚重重蹬地,快速将橄榄球传送了出去。

方向:中央地带!

目标:弗农-戴维斯!

……

弗农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脚步,因为全场比赛第一档进攻的黄旗犯规,他自己也有些焦虑,那样的低级失误是必须避免的,而且还是在超级碗的舞台之上,这一次摆出了同样的进攻阵型,他却不会重蹈覆辙了。

耳边传来了开球口号,弗农的脚步立刻就轻盈地前冲上步,不是直线,而是斜线,快速经过了靠近自己一次的内线卫雷-刘易斯,脚步一扯就来到了两名内线卫中间的空档位置,以一个小斜线穿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