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哥,你这不是让我为难么?”陈耕听的连连摆手:“您想,如果您真这么干了,上级领导会怎么看你、怎么看我?”
“这个……”
“咱不说上级领导会不会认为你是在逼宫,就说一点,如果中航技那边觉得心里不舒服,跟领导嘀咕一句‘这两人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啊?’,你说,到时候咱们怎么办?真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陈耕满脸的苦笑。
“……”
话是这么个道理,曹连星也承认,如果自己真的这么做了,哪怕中航技总公司在运—12这个飞机上赚不到多少钱呢,可为了维护自己在这个领域内的统治和垄断地位,也必然不会无动于衷,说不定会跟陈耕死磕,对于陈耕来说,这真犯不上——而且这就不是赚钱与否的问题。
一时间,老曹同志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老曹?陈董?你们聊的挺热闹的嘛,”就在陈耕和曹连星两人的气氛尴尬的时候,杜明端着杯酒就晃晃悠悠的过来了:“你们在聊什么呢?”
他这是明知故问!
杜明怎么可能不知道陈耕和曹连星聊的九成九是关于运—12运输机的话题?而且看两人的样子,显然两人之间的分歧很大。
“随便聊了聊,”迎着杜明,陈耕坦然的道:“主要是企业营销方面的事情,怎么?杜总您对这个也敢兴趣?”
“肯定是感兴趣的,”满脸深意的看了陈耕和曹连星两眼,杜明忽然开口了:“老弟,在运—12这个飞机上,你有没有考虑过与中航技合作?”
“合作?跟中航技?”陈耕被杜明的话搞的有些糊涂了:和中航技有什么好合作的?他从来不认为润华实业与中航技有什么合作的必要。
“没错,就是跟中航技合作,”杜明也没有绕关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运—12的出口依旧置于中航技的业务范围之内,但所有涉及到运—12的业务,由你们润华实业说了算,中航技的同志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我们也通过这个过程来学习一下。”
这个想法是刚刚吃饭的时候杜明自己琢磨出来的,毋庸置疑,别的不说,但就营销这一点来说,国内的国有企业无人能出润华实业其右,其实别说是国内的国有企业了,就算是放眼全国乃至放眼全世界,润华实业的营销水平也是数得上号的,否则润华实业凭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到如此规模?哪怕是今天,再回头看看润华实业的发展历程,也依旧神奇的像是一个神话一样。
中航技是国企,而且是央企,自然免不了一些国企的老毛病、坏习气,在航空飞行器以及相关技术的进出口上,对于国内的企业完全是一副“我是大爷!”的态度,除非是上级领导指定下来的任务,其他的任务完全就是一副“看大爷我的心情”的态度——99%的时间里,中航技这位“大爷”的心情都不是很好,自然也就不指望这位大爷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帮中航工业总公司下属的这么多企业、单位主动去开拓市场:开拓市场多麻烦啊,风里来雨里去的,累不说,也没什么好处可拿,反倒是窝在办公室里看看报纸、喝喝茶水,也没人能少了自己一分钱的工资和奖金。
作为央企,中航技是一定要“讲政治”,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当程度上要为共和国的利益而服务,盈利反倒不是那么重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如果能在讲政治的同时,也能多赚点钱,又何乐而不为?
杜明的想法很简单,通过与润华实业的合作,哪怕能稍稍让中航技改变一下习气、增添一点主观能动性呢,那也是好的。
陈耕不知道杜明心里是怎么想的,但老实说,在听到杜明的这个建议之后,陈耕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心动:这倒是个机会啊。
不过在一番思索之后,陈耕还是摇摇头,婉拒了杜明的建议:“杜副总,非常感谢您对我们润华实业的看重和支持,不过我也实话实说吧,润华实业并不是很想做这个业务。”
“为什么?”愣了一下之后,杜明登时就急了:“陈总,如果你是担心利润分配的问题,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你们润华实业可以拿大头……”
“这不是利润分配的事……好吧,其实也是利润分配的事,”略一迟疑,陈耕干脆选择了实话实说:“我不知道运—12这个飞机能卖多少,但哪怕最乐观的数字,未来20年里能卖掉500架,平均一年就是25架,这个情况就是最乐观的,没有比这个更加乐观的情况了吧?”
“没有了。”曹连星下意识的点头。
一年25架,这已经超出了运—12生产线的最大产能,想要达到这个年产量,哈飞需要扩充生产线、新配新的人手,一句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每年销售25架运—12,整个哈飞上上下下上百号的领导,简直做梦都能笑醒。
“好吧,25架运—12,算上在售后维护方面能产生的利润,每年的利润不超过3个亿,我说的是r,哪怕中航技愿意和我们对半分,我们能拿到多少?不足1.5个亿,为了这不到1.5个亿的净利润,需要牵扯我们多大的精力?需要我们付出多大的人力资源?需要我们付出多大的心血?如果将这部分资源倾注在我们现有的业务上呢?一年能赚到多少钱?”两手一摊,陈耕道:“但这已经是最乐观的情况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所以……换了您是我,您会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