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木匠王爷> 第527章 余玠建筑钓鱼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7章 余玠建筑钓鱼城(2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更新时间 2022-01-13

但是江、淮间仍然遭寇掠夺,蒙古兵渡淮南指,攻入扬、滁、和各州,屠了通州。史嵩之认为江、淮的保障,首先要确保江陵,于是调孟珙为江陵知府守御,赵昀自然准奏。这时史嵩之的父亲史弥远去世,史嵩之应当居庐守制。才过数日,朝廷下诏令他起复,仍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将作监徐元杰上疏请求收回成命,赵昀不从。

太学生黄恺伯等百四十四人,也跟着上书,也不见回报。武学生翁日善等六十七人,京学生刘时举、王元野、黄道等九十四人,又接连上书,赵昀始终不肯听从。徐元再进朝面陈,说道:“史嵩之起复,举朝哗然。乞求让史嵩之举贤自代,免得遭受众人的诽谤!”赵昀说道:“学校虽是正论,但所言也未免太甚。”徐元对道:“正论是国家元气,现在正论犹在,要当力与保存,不要伤此一脉。”赵昀默然。左司谏刘汉弼入奏,也请让史嵩之终丧,赵昀稍稍感动。史嵩之也自知众论难违,上疏乞求终制,才见诏旨下来,答应了史嵩之所请,改任范锺、杜范为左右丞相,并兼枢密使。

杜范字成之,是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嘉定元年,杜范被推举考中进士,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后来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

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道:“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谏官弹劾攻击人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赵昀十分赞同他的意见。

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大旱。杜范就见机行事,立即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退休的官员以及富人有积存粮食的进行散发,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

渡江过来的两淮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谋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

淳祐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得失,授任官吏引起是非,他都坦率直言没有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因为李鸣复任参加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共事,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

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

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道:“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孟珙非常感动和佩服。不久,蒙古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的大小进行奖赏,无不恰当,士兵们都很高兴。

杜范又上陈五事:第一条是正治本;第二条是肃宫闱;第三条是择人才;第四条是节财用;第五是应早定国本,借安人心。赵昀一概认可。杜范又提拔徐元杰为工部侍郎,一切政事都与他商议。徐元杰也是知无不言,多有益处。只可惜天不假年,杜范不久后,就去世了。赵昀追赠他为少傅,谥号清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