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木匠王爷> 第492章 孝宗驾崩朝廷堂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2章 孝宗驾崩朝廷堂乱(1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更新时间 2021-12-10

 再说韩侂胄进了重华宫,见到孝宗,请过安。孝宗问到宰臣出都之事,韩侂胄上奏道:“昨日皇上传旨,命宰相们出殿,并非令他们出城,臣不妨奉命传令召回,宣他们进城。”孝宗称好。韩侂胄于是来到浙江亭,召回留正等人。次日,光宗召罗点入进宫,罗点上奏请求道:“前日我们迫于表示忠心,因此举措失礼,陛下赦免而不诛杀,臣等深感大恩;但拉袖也是故事,并不是臣等所创行。”</p>

光宗道:“拉袖并不妨事,但是为什么屡次进入宫内?”罗点又列举魏国辛毗故事以谢罪,还说太上皇止有一个儿子,既然付之以神器,岂有不想见的道理?光宗默然不语。接着由彭龟年、黄裳、沈有闻等,上奏乞求令嘉王去重华宫问疾,总算得到光宗答应。嘉王入省一次,此后也再去。</p>

到了六月,孝宗在重华宫去世。宫中内侍,先跑去宰相的私第禀告。除了留正之外,就到了赵汝愚的猪处。赵汝愚此时已是知枢密府,得知消息,恐怕光宗被李皇后拦阻,不出来上朝,因此压住讣告并不上报。次日一早上朝,他见光宗上殿,这才把哀讣上奏,还请光宗迅速去重华宫服丧。</p>

光宗无法推辞,只好答应了,随即返身进去。谁知等了很久,还是没有见他出来。留正、赵汝愚等人,只得自己来到重华宫,准备治丧。只是光宗不到,无人主丧。当下由留正、赵汝愚,便议请吴太后,出来暂时主持丧事,吴太后却没有答应。</p>

留正等上奏道:“臣等连日到宫内,请求面奏不成,屡次上疏,又没有得到回报。现在会率百官再行恭请,如果皇上仍然不出,百官定会大哭于宫门。恐怕倒是人情骚动,成为社稷之忧。乞求太后降旨,说皇帝因为有病,暂时在宫中服丧。只是临丧不可无人主持,何况行文要称孝子嗣皇帝,宰臣怎敢代行?太后是太上皇的母亲,不妨摄行祭礼。”太后这才勉强答应他们的请求,发丧太极殿。孝宗受禅后,三次改元,共历二十七年,到光宗五年死去,享年六十八岁。</p>

孝宗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即位之初,就不肯用乐。他日常生活的花费很少,常穿旧衣服,不大兴土木。平时也很少赏赐大臣,宫中的收入多年都没有动用,以至于内库穿钱币的绳索都腐烂了。孝宗认为“我其他没有太大的作为,只是能够节俭。”他经常告诉身边的士大夫:“士大夫是风俗的表率,应该修养自己的德行,以教化风俗。”</p>

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后人都认为“赵构时期有恢复之臣,没有恢复之君。孝宗一朝有恢复之君,却无恢复之臣”。孝宗的主帅只有张浚这样志大才疏之辈,大将不过是李显忠、邵宏渊,仅有虞允文可堪大用。他还要和主和派斗争,特别是孝宗虽然当了二十七年皇帝,但是前二十五年赵构一直活着,对他持续施加</p>

了影响。孝宗时期是南宋国力最强的时候,可惜他碰上了金世宗这样的明君。金国虽然对宋采取守势,但没有内乱。宋和金此时属于均势,平衡没被打破,所以都无法消灭对方。</p>

治丧期内,由光宗下诏,尊寿圣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寿成皇后为皇太后,只是光宗依然称病不出。郎官叶适,对丞相留正说道:“皇上因为有病,不亲自主丧,将来用什么面对天下?现在嘉王已长大,如果他成为了储君,参与决策大事,或许可以免除目前的疑谤,相公何不急速图谋?”</p>

留正说道:“我也正有此意,当上疏请求。”于是他会同群臣,联名上奏道:“皇子嘉王仁孝,应尽早立为太子,以安人心。”疏上之后,却没有得到回复。过了一夜,他们再次请求,这才有御批下来,只有是“甚好”二字。又过了一日,群臣再次上奏,乞求加以御批,给学士院下诏。这天夜里,传出了御笔,比之前批多了几个字,却是“历事岁久,念欲退闲。”</p>

留正得了这八个大字,不觉惊惶起来,急忙去和赵汝愚秘密商议。赵汝愚说不如请示太皇太后,干脆令光宗内禅给嘉王。留正以为不妥,只可请太子监国。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留正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他索性辞去了相位,免得让自己陷入了漩涡。</p>

次日入朝,留正假装跌倒地上,装出一副老迈龙钟的样子。等卫士扶他回到家里,留正就草草写了辞表,命卫士带回呈上。奏表中除了告老乞求退休之外,还有“愿陛下速回渊鉴,追悟前非,渐收人心,庶保国祚”等话。等光宗下诏劝留的时候,他早已潜出京城,一溜烟地走了。</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