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木匠王爷> 第460章 赵构秦桧乞和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0章 赵构秦桧乞和谈(1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更新时间 2021-11-10

 赵鼎刚开始的时候,曾经说秦桧是奸邪之徒。后来秦桧进入了枢密院,惟赵鼎之言是从。赵鼎于是对他深信不疑,极力举荐。秦桧如今既然已经和赵鼎并肩平级,原形毕露,当即改变了面目,与找鼎经常发生龃龉。不久,王伦和金国使者南下,赵构命吏部侍郎魏矼款待金使。</p>

魏矼面见秦桧,极力说敌人狡狯,不应轻信。秦桧对他说道:“你是以智谋看待敌人,秦桧以诚信对待敌人。”魏矼冷笑着说道:“只是恐怕敌人不会以诚信队待相公,如之奈何?”秦桧恨他太过耿直,竟然改命吴表臣为馆伴,带着金使来到临安,并入见赵构。金国使者述说金国愿意修好,以及归还河南、陕西。赵构大喜,慰劳非常殷勤。</p>

等金使退下后,赵构召来群臣说道:“先帝梓宫,果然有希望回来,稍迟一些也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母后年岁已高,朕急着迎她回来。所以朕不怕自己受些委屈,期待谈和能早日成功。”大多数群臣却认为和议不妥,赵构居然动怒。</p>

赵鼎上奏道:“陛下与金人,所谓有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现在想委屈自己去讲和,无非是因为梓宫和太后的缘故。只是群臣愤慨不满的言辞,也是由于他们爱君所致,不可认为他们有罪。陛下如果把此心意明白谕示,自然就会平息众议了。”赵构听从了赵鼎的建议,下谕说明,群臣这才没有异议。</p>

赵鼎自然是不愿意谈和,他也知道赵构不过是狗以此为借口,掩饰他惧怕金国的面目而已。参知政事刘大中,也和赵鼎有同样的心意。秦桧于是想排挤二人,因此特别举荐萧振为侍御史,令他弹劾刘大中。赵构对于那些反对和谈的人 一向非常厌恶,竟然趁机把刘大中免职。</p>

赵鼎对同僚说道:“萧振之意并不在刘大中,但只是借拿刘大中开手。”萧振闻听到赵鼎的话之后,也对人道:“赵丞相可谓识时务,不等我们弹劾,便自我反省去就,还真是一个聪明人” 不久,殿中侍御史张戒,弹劾给事中勾涛。勾涛上疏自辩,里面却说张戒弹劾微臣,都是由赵鼎主使。除此之外,他还诋毁赵鼎在内勾结台谏、对外串联诸将,图谋不轨。赵鼎于是借口有病,请求罢职。赵构巴不得这个主战派走人,立即答应了他的请求,命他为忠武军节度使,出知绍兴。秦桧率领一干僚属去给赵鼎饯行。赵鼎也不回礼,只是揖手而去。</p>

秦桧更加反感赵鼎,极力反对赵鼎的主张,决定一心一意求和。其实秦桧如此做,无非是受了挞懒的嘱托而已。每当上朝,群臣都退走之后,秦桧独自留下,曾经对赵构说道:“群臣都首鼠两端,不足以和他们商议。如果陛下真想讲和,请专门与微臣商议就可以,不要让群臣预先听说,免得麻烦。”</p>

赵构大喜说道:“朕把此时单独委托给你,你认为何如?”秦桧却故意推辞道:“臣恐怕有所不便</p>

,望陛下三思!”过了三日,秦又留身下奏对。赵构仍然主张之前的意见。秦桧依然有意推辞 想逼赵构亮出底牌。又过了三日,秦桧再次留下奏对,赵构求和之心更加迫切,始终不变初衷,并写出文字,乞求和议。</p>

中书舍人勾龙如渊见状,向秦桧献计说道:“相公为天下大计,偏偏中外不明白你的苦心。为相公打算,为什么不选择合适的人当台谏,令他把持有异议的人全部赶走?那时众人说法一致,和议自然可成了。”秦桧大喜,立即保荐勾龙如渊为中丞,遇到有异议之人,立立即上走弹劾。接着又让孙近参知政事,孙近一一秉承秦桧的意愿,差不多与孝子顺孙一般无二。</p>

不久,金主派遣张通古、萧哲为江南招谕使,许答应归还河南、陕西地,与王伦一起南下。这些人到了泗州,传话给州县,要当地官员出城拜见。知平江府向子諲不肯出拜,还上奏说不应议和。他却没有得到回复,便乞求离职。等张通古到了临安,提出要求,说是要赵构待他以客礼,方才肯宣布国书。秦桧怀疑国书中有册封的话语,依然力劝赵构接受委屈听命。</p>

赵构装模作样地说道:“朕继承太祖、太宗基业,岂能够接受金人的封册?”秦桧知道他只是想表现一番,因此沉默不语。接着由勾龙如渊想了一法,和金使委婉商议,将金书放入宫中,免得宣布。给事中楼炤又举了古人谅阴三年之事,推举秦桧摄行冢宰,到驿馆接受册封,秦桧依计而行。</p>

张通古还想要百官备礼去见,秦桧于是让省吏穿着朝服到驿馆,引着金使送书宫中,这才模模糊糊的蒙混混过去。秦桧接着又令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曾开,草写国书,体制与藩属相似。曾开却不肯起草,秦桧对他说道:“主上空虚执政之位等你,你尽可拟草。”</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