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木匠王爷> 第371章 周敦颐归隐庐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1章 周敦颐归隐庐山(2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更新时间 2021-08-26

周敦颐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遇到什么问题,都喜欢寻根究底,不搞明白决不罢休。他经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太阳为什么东起西落,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地上的万事万物是怎么形成的。对于周敦颐提出的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给予解答。当然,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p>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敦颐的知识不断增长,学业大有进步。到十二三岁,周敦颐读完了《四子书》等儒家典籍,有的还能背诵得滚瓜烂熟。周敦颐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p>

天圣七年,十四岁的周敦颐请示父母,在仆人周兴的陪伴下,带着简单的生活行李和书本,揣着许多想不明白的问题,奔向月岩,专心读书思考。月岩位于都庞岭东麓,距周敦颐故居约七公里。岩洞内周围削壁千仞,白石璀莹。这个巨大的岩洞,还有东西两座洞门。最为奇特神秘的是,在这个岩洞内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变化。</p>

如果从东洞门进,朝西洞门行走,往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能见到一弯“残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镰刀、像小船,由缺而圆。到了岩洞中央,当顶便是一轮“皓月”,成为“望月”。继续往前走,这轮“皓月”又逐渐由圆而缺,最后又是蛾眉一弯,成为“上弦月”。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方位引起的景物变化,使月岩在人们心目中充满了神秘感,月岩的名气也不胫而走。周敦颐就是在那里读书,并悟得了“</p>

无极而太极”的道理。</p>

天圣八年,周敦颐父亲因病去世。经过两个多月的旅途奔波,周敦颐跟着母亲投靠了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因为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的喜爱。又因为他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的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p>

郑向依据官衔,按照惯例,可得到朝廷恩荫,准许一名子弟出来做一名小官。爱之如子的舅舅将这个机会给了他,周敦颐就此当上了朝廷将作监的主簿。同一年,周敦颐娶朝廷兵部职方郎中陆参之女陆氏为妻。</p>

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时,周敦颐离开衡阳随舅迁润州丹徒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舅舅、母亲相继去世,周敦颐按照母亲的遗嘱,把她安葬在润州,与舅舅郑向为伴。接着周敦颐便在润州的鹤林寺守丧,期间见过范仲淹。</p>

周敦颐二十四岁时,三年守丧期满,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周敦颐在担任荆湖南路郴州郡郴州县县令年期间,最突出的政绩就是兴教办学。一到达郴县,周敦颐就在公务之余,利用旧有的县学兴教讲学。二程的父亲大理寺臣程珦在南安认识了周敦颐,见他“气貌非常人”,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知道”,同他结为朋友,随即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至南安拜其为师受业。</p>

至和元年,他升任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到任时,当本地人得知他就是当年在宁做官时能辨明疑案的周敦颐时,高兴地说道:“他是可能明辨是非安宁刑狱的人,我们找到诉说的人了。”嘉祐四年,太常丞蒲宗孟从合州经过,与周敦颐交谈三日,既投缘又深感周敦颐的崇高正大,旷达潇洒。就在第二年,把妹妹蒲氏嫁给了妻子已病故的周敦颐。</p>

周敦颐从合州解职回京的时候,遇上回京述职的王安石。他们相互间仰慕已久,在京城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周敦颐应邀造访了王安石。王安石对年长自己四岁的周敦颐充满了崇敬,相见恨晚。以至于周敦颐离开了,他还久久地回味着、感慨着,忘记了睡觉和吃饭。</p>

嘉祐八年,周敦颐应邀与一群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散文,这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p>

后来,周敦颐不幸感染了瘴疠,辞官归隐定居在庐山莲花峰下。他将母亲的坟墓从润州迁来,葬在离他居所很近的地方。他将门前的小溪正式命名为家乡的“濂溪”,并定居于江西庐山濂溪书堂。熙宁六年,他病死于庐山濂溪书堂,终年五十七岁。</p>

同时还有河南人邵雍字尧夫,苦学成名,尤其精精通易理,宋廷屡次征召不来。程颢曾经和邵雍议论数日,叹他有内圣外王的学问。但他性甘恬退,自名居室为“安乐窝”。横渠先生张载字子厚,因为反对新法,就托病回家,著有《正蒙》、《西铭》等书,广谈性理,与邵雍同年病死。</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