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木匠王爷> 第178章 东西两川结盟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8章 东西两川结盟约(1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更新时间 2021-08-26

 不久,后唐第一重臣安重诲得知吴王竟然称帝,认为这是南蛮狂妄自大,无视天命,便驱逐了吴国派来的使节,彻底中断了自李克用与杨行密,为对抗朱温结盟以来,持续了几十年的友好关系。</p>

天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七十一岁的高季兴,在江陵逝世,其职位由长子高从诲继承。高从诲在很多方面的看法,都与父亲高季兴有很大不同。在高从诲看来,小小的南平与强大的后唐决裂,而去依附弱小的吴国,就是作死之举。</p>

因此,高从诲一上台,南平的基本国策就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向,他公开对手下众文武批判自己父亲的外交方针:“唐朝离我们近,吴国离我们远,舍近求远,岂是立国安邦的好办法?”高从诲马上派人出使楚国,主动向楚王认错。不过,那些都是我父亲时代的错误,今后由我来做事,那样的错误不会再发生了。</p>

</p>

取得楚王的谅解之后,高从诲再请求楚国帮助自己传书给后唐,表答南平国承认错误,只要中原赦罪,便愿意脱离吴国,重新归附的诚意。同时,高从诲还写书信给后唐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元信,请他上疏代为求请。</p>

到了这时,后唐和楚国都有了台阶下,本来就打得三心二意、停滞很久荆南战争就这样结束了。经过双方协商,高从诲向李嗣源上表称臣,进献赎罪银三千两。李嗣源则承认高从诲为荆南之主,撤销了对南平国的讨伐。</p>

然后,高从诲再派使节出访吴都扬州,用十分无辜的理由提出分手:由于高家历代祖坟都在中原,如果向吴国称臣,可能会祸及祖坟,对不起祖先,所以实在没办法,只好请吴国体谅一下南平的难处,咱们还是停止往来吧!</p>

对南平讨伐战的结束,同样给李嗣源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就是以后要拿什么理由来消耗孟知祥的钱粮,以及牵制孟知祥的军力!</p>

其实,早在高从诲刚一继位,开始向后唐、马楚摇晃橄榄枝,但还没正式臣服前,孟知祥就向李嗣源上书:既然夔、忠、万三州已经收复,讨伐的南平的战事已经基本平息,那么是不是应该将从西川抽调至夔州驻防的军队调回来了?李嗣源当然不同意,本来打南平的弦外之音就是为了防着点儿你的西川。只是这话不能明着说,只好回应:讨伐战还没打完,各军不能撤兵!</p>

既然不能通过合法手段来解决问题,孟知祥也不介意用不那么合法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悄悄下令给派驻夔州的西川军将领毛重威,让他煽动士兵闹事,就像昔日的庞勋,或几年前的皇甫晖,自行离开驻防地返回乡。放在当时士卒骄纵的背景下,干这种事有极大的风险,搞不好弄假成真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但孟知祥敢于鼓动属于自己的士兵兵变,是因为他有信心控制住军队。</p>

于是,夔州发生兵变,军营炸锅,西川军士无视朝廷军令,自行解</p>

散回了西川,导致西线讨伐军军心动摇。好在高从诲已经决定要当后唐附庸,这起兵变才没有引发严重后果。不过,这还是引起李嗣源的愤怒,既而下诏:要严惩毛重威,和他手下那擅离职守的乱兵!</p>

可是,这些人都已经回到西川。在孟知祥的庇护下,后唐皇帝实际上已经管不了他们,诏书沦为了一纸空文。为了不与后唐皇帝彻底撕破脸,孟知祥也不想公然抗命,就出来装好人,为士兵请命。他上书李嗣源,强调种种原因,西川将士的实际困难等等,请求赦免毛重威等人。</p>

冷静下来之后,李嗣源与安重诲不得不重新考虑现实。很显然,能否惩办闹事的西川军士,与洛阳的朝廷是否赦免毫无关系。孟知祥的反叛看来已经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何时发生的问题!此时后唐在蜀中尚无应对叛乱的足够兵力,那就不妨先安抚孟知祥,为重新布置争取时间。于是,李嗣源卖给孟知祥一个人情,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不再追究夔州兵变的事。</p>

接着李嗣源宣布:将在南郊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但是国库缺钱,所以向各藩镇摊派这笔额外支出。蜀中富庶,理应出大头。于是安重诲派自己的心腹,客省使李仁矩入蜀,传达这项朝廷旨意。具体要求西川孟知祥捐钱一百万贯,东川董璋捐钱五十万贯。</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