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木匠王爷> 第164章 石敬瑭占领汴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4章 石敬瑭占领汴梁(1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更新时间 2021-08-26

 景进突然想到一件事,向李存勖提出建议:“现在魏王还没有回来,蜀地康延孝的叛乱刚被平定,西南的局势还相当不稳定。王衍的宗族、党羽,数量十分大,如果他们得知陛下亲征,离开洛阳,万一有什么不轨的企图,那就危险!不如防患于未然,在可能的变乱发生前,将他们全部解决掉!”</p>

李存勖也顾不得什么名誉了,马上拟写了一份简短的诏书:王衍一行,并从杀戮!然后盖上印,送到枢密院。那一天,在枢密院执班的枢密使,是老宦官张居翰。张居翰看过诏书,确认他的皇帝确实已经杀红眼之后,这个大半辈子都谨小慎微的老好人,做了一件他这辈子最大胆的事:将诏书中“王衍一行”的行字涂掉,改成“王衍一家”,再交给前去传旨的宦官向延嗣。</p>

由于张居翰的善心,以及向延嗣没有阻挠,随同王衍一道被押解而来的前蜀百官,仆伇随从等一千多人得以躲过一场大难。向延嗣到达长安秦川驿,与王衍一行相遇。他立刻执行诏书,王氏宗族一百余人尽数就戮!</p>

二十七岁的王衍,没有在最后一刻留下只言片语。他的生母徐太后悲愤难平,在临死之时发下诅咒道:“我的儿子献了一国给你,仍逃不过族诛!李存勖!你忘记曾经对日月星辰发过誓,说要保我们一家的平安富贵?你这样背信弃义,我知道你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p>

同徐太后一样愤慨的,还有王衍的忠臣,正直敢言的右補阙蒲禹卿。他亲眼看见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王衍被杀,蒲禹卿大恸不止。当天晚上他逃亡而去,不知所踪。他在秦川驿的大门上留下了一首抗议诗:</p>

我王衔璧遂称臣,何事全家併杀身?</p>

汉舍子婴名尚在,魏封刘禅事犹新。</p>

非干大囯浑无识,都是中原未有人!</p>

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p>

三月十九日,李存勖命李绍荣为先锋,率精锐的皇家禁军二万五千人从洛阳出发,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当然他自己是没有想到的。一路上,禁军中那些曾经与李嗣源有交情的人,纷纷找机会逃走,去投奔叛军队伍。军队越往前走,人数越少。有的人在逃走之前,悄悄来找李继璟,也就是李嗣源的长子李从审,劝他一起走,再晚可能就来不及了!</p>

但是李继璟认为自己的身份特殊身,根本不可能走得了,他拒绝了所有的劝说,坚持留在了李存勖身边。这时的李存勖,压力极大。一向自信的后唐皇帝完全没想到:才几年没有带兵打仗,自己在军队中的威信已经降得如此之低!</p>

还没见到叛军,这支曾经追随他出生入死,荣辱与共,一起战胜过重重困难,一起创造过辉煌奇迹的精锐之师,就已经在渐渐解体!李存勖不敢处死逃兵,以杀一儆佰。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杀戮极可能引爆新的兵变!但是对</p>

逃兵睁一眼闭一眼,只能使军队的逃亡情况越加严重!</p>

李存勖不敢想像,这支军队真正与李嗣源的叛军面对面时,还有没有战斗力。忧虑万分的后唐皇帝看见随待身旁的李继璟,顿时像一个挣扎中的溺水者看见了一根稻草。也许,自己还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李嗣源已经靠不住的忠义之上。</p>

李存勖对李继璟说道:“你还是去见你父亲吧。”</p>

李继璟泪流满脸,指天发誓道:“我誓死忠于皇上,如果皇上您还信不过我,那我愿意现在就死在您面前!”李存勖忙阻止了他,说道:“我不是信不过你,而是现在只有你,还有可能劝你父亲回心转意,挽救囯家!”</p>

于是,李继璟带着李存勖的嘱托,再次上路。如果在李嗣源传檄天下之前,李继璟见到自己父亲,也许还有极微小的机会将李嗣源拉回来。现在已经太晚,对于延长李存勖的生命,肯定是什么用也没有!而且就连这样一次不可能成功的尝试,也在实施前就告失败。</p>

李继璟加速前行,与大军先锋李绍荣相遇。李绍荣察觉,他为了坑害李嗣源,进行的那一番猛如虎的操作,有可能玩砸了。但既然做到了这一步,再回头去向李嗣源示好,显然是不可能了,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于是李绍荣根本不管李继璟是不是肩负着李存勖的使命,马上把这个对头的儿子抓了起来,当场处死!</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