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重生之巅峰时刻> 第三十八章 预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八章 预言(1 / 2)

重生之巅峰时刻 少帅寇仲 更新时间 2021-08-26

 张宸还在首都的时候,就已经在构思文章的内容了,虽然张宸不能确定宋晓雪收到信后,是先交给自己的爷爷,还是先交给自己的父亲,但是对于张宸来说,如果让宋教授先看到这篇文章,要比宋将军先看到更合适,因为技术工作者相比军人来说更容易被打动。WenXue

因此,张宸从建国以来国内军机的发展入手,讲述了当初歼九等机型在研制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以及所犯的错误,这些都是张宸在后世浏览军事网站的时候看到的,现在凭着自己的记忆略微修改了一下。写这一部分的目的就是要表明作者的身份,并且希望宋教授看到了这部分内容,能够产生共鸣。

写这部分的时候,张宸在想,这封信要通过宋晓雪的手交上去,这就说明作者是知道宋晓雪并且熟悉宋教授的,他的身份应该是宋教授的同事或者朋友,这样的话,如果写上一些当年和宋教授一起工作时发生的真人真事,应该更可以打动宋教授。但是张宸无论怎样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来这种事例,毕竟张宸所了解的宋教授都是从新闻报道中看到的,他从来也没有看过类似宋教授的回忆录之类的文字。张宸知道,这种事情是瞎编不来的,最终只好放弃。直到文章写完了,张宸才想明白,作者是希望隐藏身份的,若真是写上一些“真人真事”,岂不是自我暴露了吗?

第二部分,则重点批判了运十的下马是绝对的错误,张宸写到:“运十项目组解散后,人才的流失和相关资料的散失非常令人痛心,航空工业是需要积淀和传承的,我们今天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了或许只是很短的断档,将来我们就需要付出数倍的时间以及数十倍的金钱才能弥补……”

张宸将目前国内与美丽国合作在中国组装的“MD-82”民用大飞机项目和同样与美丽国合作的“82”军机项目(即“和平典范”工程,歼八改装项目)放在一起做了对比。

张宸认为,虽然两个项目都是在与美丽国人合作,其背景也有一些不同(军机合作在政治上的背景更为深厚,它与当时中美蜜月以及中苏关系的缓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和平典范”工程,中国与美丽国进行的是技术上的合作,通过这个合作,中国在被孤立和封锁了20余年后,又得以了解了世界先进航空技术发展的情况和现代化空战的特点,尤其对于先进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对于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巨大促进作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而且在该工程进行的同时,中国也从没有放弃自己更生的努力,这使得中国的军工产业一方面在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一方面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张宸对于整个“和平典范”工程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该工程将会促进中**工的发展。

但是对于“MD-82”项目,张宸不无嘲讽的写到:“有些人幻想着通过‘市场换技术’,却不知在目前的合作中,无论我们怎么去提高飞机的国产化率,我们也不可能取得飞机的总体设计权和知识产权,麦道系列飞机的设计、工程控制、质量保证、生产工艺、试飞要求、适航,甚至飞机的售后服务,均在麦道公司的控制下,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去学习和掌握大飞机的关键技术?”

张宸预测了未来中国国内航空的发展,指出目前的错误将让中国的天空,至少在20内年看不到属于自己的大飞机,而购买这些国外飞机的钱,则需要几千亿甚至更多,已经远远超出了“运十”所需要的研发经费。

在这一部分,张宸还提出了一个现在还没有,但是在后世的论坛上一直被网友们极力声讨的一个名词“洋买办”,中国前民航局局长沈某(收受麦道巨额贿赂,力主运十下马),无疑就是这个新阶层的杰出代表。张宸写到,“洋买办”们高喊“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彻底抛弃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建国方略,代之而起的是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包括西方在内的外部势力身上,却不知如果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正的“中国制造”,中国就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一流的大国。

第三部分,则谈到了国内目前军事工业的软肋,以及我们应该重点突破的方向,在这里,张宸再次强调了“独立自主,自己更生”的重要性,张宸写到,“改革开放和国际合作固然是快速提升我国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和西方不是政治上的天然盟友,任何一个意外的政治事件都有可能导致双方蜜月期的结束,这样我们与西方进行的所有高技术合作都会被终止,即使后来商业合作可以继续,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外公司愿意将最核心的技术交给中国,他们所希望的,就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为他们进行产品的组装和制造,让中国最终变成一个名义上的“制造大国”,却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这种‘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继续指导日后的中国发展,那将是中国的悲哀,而有这么一批人,也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即使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灵魂也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第四部分,通过大飞机,引申出未来空军发展的方向,“预言”了日后战争中,空军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以及新的战争模式,还谈到了信息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