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太平血> 第五百一十三章 钢铁危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一十三章 钢铁危机(1 / 2)

太平血 不开心的橘子 更新时间 2021-08-25

 胡雪岩是一名商人出身,他知道一家商号卖不出去商品会有什么后果,而假如整个国家大部分商号生产的商品都卖不出去又会有什么后果。虽然胡雪岩还没有什么世界性范围内经济危机的意识,但他可以推断出英国钢铁的过量出口势必影响美国自己的钢铁工业。

随后胡雪岩没有盲从的跟风投资而是继续收集他的商业情报,他发现美国很多钢铁公司都存在产量过剩、产品积压等严重问题,而英国的钢铁却源源不绝的进口而来,继续冲击着美国的

生铁、钢铁等行业。同时整个美国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投机,证劵、股票、投资市场都是一片疯狂而喧嚣。

胡雪岩虽然没有后世专家教授们的水平,能够深刻的分析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经济规律,但常年经商的经验告诉他,任何商业活动,最后发财的必将只会是少数人,在美国随处可见持有铁路有价证劵的疯狂人群,胡雪岩知道大家可能都发不了财。于是,胡雪岩选择了按兵不动,没有按照萧云贵的意思继续扩大铁路投资,也没有盲目跟从那些疯狂投资的西方人,他在等待机会和继续收集情报。

由于英国这个世界工厂的产品倾销政策,原本就弱小的美国钢铁工业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发展。铁路投机带来的资金迷惑了人们的眼睛。虚假的市场繁荣让美国的经济泡沫开始崩塌。

胡雪岩回到美国的第三个月开始,大量的美国钢铁工业企业开始迅速的倒闭,就如同多米诺骨牌倒塌一般。冶金业遭到了重创,随后影响到了金融业,许多银行纷纷倒闭,然后迅速波及到了其他行业。短短两个月时间里,超过五千家美国国内企业倒闭、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劵急剧贬值。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www.vkzw.com)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就在这个时候,胡雪岩开始了他的商业行动,他并没有搞什么救市,他手上虽然有大量的资金,但挽救不了美国。美国人自己的经济危机需要通过战争来解决,这个战争就是随后即将爆发的南北内战。胡雪岩现在要做的就是收购那些破产的廉价美国企业。

一个月的时间里,胡雪岩收购了数家钢铁公司、军工企业以及纺织企业,并且成功的收购了康涅狄格州一家名叫柯尔特专利火器制造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这家柯尔特专利火器制造公司胡雪岩并不清楚它随后将创造什么样的历史,他仅仅是注资了一百万美元,同时许诺这家公司替他们代理中国的枪械市场,于是胡雪岩得到了股份。这家公司再随后的美国内战中提供了大量的军火供应,影响极其深远。同时,大批有经验的美国工人被招募起来,当中最多的是造船工人,胡雪岩将这些工人连同他收购的两家中型造船厂中的机器设备一起打包送回国内,上海、福州、广州三处都需要造船设备和大量熟练工人,胡雪岩提供了就业机会。

上海造船厂也称江南造船厂,去岁上海军政司开始了一项庞大的造船厂合并计划,官民合办的祥生船厂、耶松船厂、民间独资的瑞镕船厂、民间独资的万隆铁工厂、官民合办的和丰船坞、董家渡船坞等厂坞经过多次兼并和合并后,成为上海最大的造船厂和船坞。新的造船厂实行了股份制,原有的民间资本转化为公司股份,继续由民间的投资商人持有,他们成为了造船厂的股东。江南造船厂的合并并非太平天国的政府行为,而是上海造船工业发展到一定时候需要出现垄断的结果,萧云贵并没有干预,因为政府持有的股份大大多于民间股份,说实话太平天国政府才是江南造船厂的最大股东。

与江南造船厂不同的是福州和广州的造船厂,福州造船厂位于马尾港,两年前开始投资建设,但事实证明,福州受制于上海商贸线路的影响,造船厂始终难以形成气候。年初之时,发展泉州港政绩突出的陆朝安调任福州,随后他开始利用琉球等地的航运发展福州造船厂,声势颇有些高涨。广州则是今年才开始的造船厂计划,不论是技术还是人才都远逊于它的两位前辈。

胡雪岩这一次美国之行最要紧的任务之一就是为三座造船厂引进熟练工人、技术和机器设备。萧云贵的判断认为美国作为后来的世界性强国,这时候的造船工艺一定不算太差,英国人不肯提供的技术或许美国能够找到。但他这个判断是有误的,美国造船行业至少在1880年以前还是依靠工人的经验和技术,科学的造船理论和体系还很远,英国人当时的造船技术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不过萧云贵和胡雪岩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奠定了日后国内造船技术和体系发展、成熟的基础,谁说一定要靠英国人才能成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虽然这当中或许会走些弯路,但这确实坚实的必由之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