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不明所以,奇怪的看着董璃,不知她怎么忽然有此一问。()
董璃明白她的心思,解释道:“你年纪也不小了,总归是要嫁人的,若是一直在我身边,难免会耽误你以后的幸福。这事我早就挂在心上,以前也跟你提过,那时候你说不急,以后再看。后来任府出了事儿,我也没顾上给你看看,现在既然一切都好了,你也该想想自个儿了。”
其实小秋并不是卖死给董家的,只是她本身出于对董璃的忠心,一直没有去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原本她就只比董璃小个三岁,早就过了适婚的年龄。
小秋家里早已没有亲人,董璃就是她最亲的人。对于婚事,小秋也不是不上心,只是她一直待在董璃身边,帮忙做事,尚未有机会与他人接触的多一点。
而今听见董璃关切的问这个问题,便也不再推搪,羞涩的道:“小姐就是小秋唯一的亲人,这事儿还请小姐做主。”
董璃点头,还是有些疑惑的道:“你真没有意中人吗?”
小秋含羞点了点头。
董璃了然的不再追问,其实想想也是,小秋一直在她身边,能接触的不外乎就是任府里的男子多一些。而任府里单身男子本就少,也难怪没有意中人。
这个时代最重视的还是媒妁之言,依小秋的身份和人品。嫁一个小康之家还是不难的。董璃琢磨着,等过两日就去找个媒婆问问,看有哪个好人家与小秋相配的。
小秋原本是想来看看董璃为什么半夜出来走动,是不是心情不好引起的,结果被董璃这么一打岔,倒也忘了自个儿本来是出来干什么的了。
黑夜愈浓,虽是夏季,但更深露重的深夜,一旦患了风寒,可比严冬更难痊愈。
小秋便道:“小姐,天色不早了,明还有那么多事儿要做,早些歇息吧。”
董璃再次抬头仰望明月,若是那月儿上真的有嫦娥,她可曾后悔独自离开,可曾如她这般思念远方的人儿?
深深的叹了口气,董璃在小秋的陪同下,回了寝房。小秋说的也是,而今的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哪里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去伤春悲秋。
第二日一早,因为有事情要与任江商量,所以早早的就起了床,一边梳洗,一边吩咐下人去跟任江说一声,今日迟些去米铺,有些事情与他商量。
抓紧时间匆忙洗漱完毕后,董璃就往偏厅走去,此时任江该正在用早膳。
因为早已跟厨房说好,今日ta早饭也在偏厅用,所以董璃到的时候,她的那份早膳已然准备好。
自打他们叔嫂二人各自负责各自的生意以后,已经甚少一起商量什么,所以任江对于董璃说今日有事与他商量,感觉甚为奇怪。
“大嫂今儿有什么事找我吗?”任江先开口问道。
董璃笑道:“说起来,也是件可大可小的事儿。昨日我出城的时候,发现已经有难民到凉城左近了。我琢磨着,咱们任府也是有头有脸的大户,婆母平日也是乐善好施的善人。此次水灾受害的百姓不在少数,虽有朝廷派了专人赈灾,但远水救不了近火。你看,可有必要任府开个粥棚,帮难民们渡一下难关?”
任江毫不迟疑的道:“这事儿大嫂自个儿决定就好,不管是要多少粮食,只管去支就是,没有必要跟我商量的。”
董璃一瞪眼,唬道:“好歹你现在才是掌管米铺的,若是我不跟你说一声,那岂不是乱了套了。”
任江抚额叹道:“大嫂,你这说的是哪里话,任府能有今日,不都是多亏了你。别说开个粥棚,就算是米铺暂时歇业,全力帮助受灾的难民,我想不只是我,就算是大哥也是没有二话的。”
董璃欣慰的点了点头,她本来还是存着一点担心,怕任江顾及施粥会影响自家的生意,从而不答应她的提议。好在任江还是很明事理的。
“如此,那就好办了。我看现在难民尚且不多,等过几日,实在不行了,再开粥棚,到时候就由婉婷陪着婆母去。想必对于这件善事,婆母是很乐意的。”
任江只点了点头,没有吭声。
董璃奇怪的看向他,却见他闷头喝粥,好似真的很饿。既然事情已经商量妥当,她也没有必要再问什么,因此也就没有再追问。
用完早膳以后,董璃跟任江二人各自往米铺和织云坊赶去。米铺如今有七家,织云坊虽然在扩展,但店面目前只有一家,平日里董璃还是比任江悠闲的多的。
柳玉儿自打在织云坊帮忙以后,可是勤快的很。用她娘的话讲,是将当初整日闲着打抱不平的气力终于都用在正途上了。
对于自己女儿整日抛头露面做生意的事儿,柳家二老是一点话都没有的。一来柳玉儿从小在镖局长大,本就对于男女之防不是很当回事,只要行得正就行,二来只要柳玉儿不出去玩闹,扰的居民去镖局告状,他们二老已经是很谢天谢地了。
董璃到织云坊的时候,柳玉儿正在让伙计们打扫布置铺子。这时间还早,来铺子里买东西的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