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红楼之溶玉情劫> 第三十九章 黛玉夺魁不速之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 黛玉夺魁不速之客(1 / 2)

红楼之溶玉情劫 红窗影 更新时间 2021-08-23

 上回说到黛玉虽然有心于那美人灯,不过却是顾虑重重。浪客^中文-.lk水溶想是看出了黛玉的心思,开口问道:“黛儿可是看中了那美人灯?我倒觉得它与你的《五美吟》虽有不符,但是却是极相配的,不若将它赢回来?”

“好是好,只是……”黛玉看看周围的人,水溶自然明白黛玉的心意,不过还是劝着她,“黛儿不必顾虑过多……其实那些所谓闺阁诗词不可外传是那些迂腐的文人学子论调,以我看来,若是有才情的,大大方方展示于众人面前又有何不可?再说今日又无人识得黛儿身份,可不小试牛刀?……”见黛玉沉吟不语,水溶又说,“不若我为黛儿得了这美人灯?”

“这……诚如溶哥哥所说,黛儿有何必顾忌太多,黛儿就姑且一试……”黛玉素来并不喜欢依赖别人,再者水溶话也说得有理,于是便答应了。于是几人就静待这竞技的开始……

不一会,这猜谜便开始了,不一会便迅速摆出了挂满的灯笼的架子,上面大概有二三十个灯笼吧,想来就是猜中谜题的彩头……不一会儿就听到另一中年男子出来,对着人群念谜题,不过就是些字谜,猜事物的,地名的,诸如“暗香梅尚度,烟波终渺杳(打一植物)”“惩恶扬善(打云南一地名)”“踏花归来蝶绕膝(打一中草药名)”,不过也有些值得推究一番的,如“齐楚燕赵皆降服(打《史记》一句)”“莫中美人计(打《论语》一句)”“洪湖歌声融暮色(打《滕王阁序》一句)”……

黛玉与水溶志在那美人灯,所以也没掺和这猜谜,不过闲着也是闲着,便挑了一处人少的地方,听着那人说那谜题,一边说着答案,竟也没一个能难住两人的……接下来的联句亦是热闹的,不过两人还是一边看着,不去掺和……终于等到了第三轮,那萧姓儒士亲自上台,然后便有一幅宣纸上写了“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十个字,这题一出,人群中不禁一阵喧哗,这十个字如何就能解出一首诗呢?

黛玉一看,原来是一首叠字回环诗,心中有底,与水溶相视一笑,想必两人都是胸有成竹的……那萧儒士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枉他苦苦思索数月才得了这么一绝妙的诗句,也正因为有恃无恐,所以他才会只准备了一份礼品,扬言只要答对的便可得百两白银。浪客^中文-.lk见许久之后仍未有人上前应对,便得意的开口:“若是无人可对,那么老夫恐怕就要将彩头收回来了……”

“慢着……”话未落音,便有丹铭在水溶的示意下出声阻止。

“这位小哥,可是想出了答案……”丹铭一出声,众人的目光便投向的水溶一伙,但见一月白蟒袍的翩翩公子陪在一戴着白色帏帽及白色的素衣佳人身边。虽然无法看到黛玉的真面目,但光看那窈窕的身段及清贵气质便可猜想,那帏帽下必定是一张绝色的面孔。而她与身边的公子站在一起,又是那般的般配,就好像是一对神仙眷侣,谪仙下凡,在他们身边的所有人都会因为两人而黯然失色……

“不是,是我家姑娘想要一试……”丹铭跟在水溶身边也不是没见过大世面的,倒也应对得体……

“哦,如来如此,那就请姑娘上台一试……”那萧儒士见刚才说出彩灯来由典故的姑娘,又见其通身的气派,丝毫不敢小瞧,赶紧出声相邀……于是人群中自发让出了一条道路让黛玉一行上台……黛玉也不作矫情之举,在水溶的陪同下上了擂台,盈盈立于其上,早有人将一宣纸铺上,笔墨侍候。素知闺阁笔墨不外传之理,所以水溶毫无异议的提笔代写,这也是为何水溶跟在黛玉身边的缘故……接着黛玉便开口了,“素来这闺阁笔墨不可外传,故而令兄长代笔,还望萧先生不要见怪!”黛玉这么说本来没错,只是兄长一词却让水溶心中略有微词,但是如今他与黛玉的确是一兄妹相称,而且黛玉如今还是姑娘家打扮,他还能说什么呢?只好将那一丝不满收入心中……

“怎么会呢?姑娘如此知书识礼,实在是难能可贵!”

“萧先生的这诗通篇只用了十个字,实在是妙,想来便是那叠字回环诗,既知是叠字回环诗,但也好解,小女子姑且一试,还望先生点评……”说完客套话,黛玉便开口念道: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浪客^中文-.lk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一旁的水溶自然是依着黛玉所说,龙飞凤舞,洋洋洒洒的写下来。

“置于这和诗,小女子也以十字相和,那便是: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水溶也把它写下了……

“不知小女子解得如何,对得如何?”黛玉转向那萧儒士,因为面纱之故看不清黛玉的表情,但水溶却知道此刻的黛玉定是有几分调皮几分得意……

“好,解得好,对得也好……”那萧儒士见黛玉轻轻巧巧便将他的诗的解了,还很快对上了另一首,因有了前例,黛玉的十字也不难解,这么一解便知这诗和得极好,不禁为自己刚才的自得而有些汗颜,这回儿只能连连称赞。

“这诗掌握了窍门其实就不难解,小女子还有两首可对,先生出的是春景诗,我对的是秋景诗,不若凑成四季,先生就姑且听听,一是夏景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