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人在南宋,开局救了柔福帝姬> 第六十七章 青泥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七章 青泥浦(1 / 2)

 夜幕降临,人迹罕至的关南之地重归寂静,偶尔有山林中传出的野兽嚎叫的声音。</p>

旅顺口,星星点点的灯火飘荡在海岸边的军营中,偶尔有巡逻的甲士打着火把,穿巡其中。</p>

军营中央的帅帐之内,灯火通明,朱云端坐在帅案后,借着烛光看着一张绘制出的简易地形图。</p>

“关南之地,查探的如何了?”抬起头来,朱云看着端坐下方的几位军将,淡淡的问道。</p>

“禀大帅,末将探查两日,发现关南之地人烟稀少”</p>

骑兵大队队长的赵强如实回道,他这次跟着朱霖先行登陆旅顺口,便被朱霖派出去探查周边情况。</p>

正好这次还带了十五匹从海云寺缴获的战马,赵强便亲自带队充当“探马”,在旅顺方圆百里四处转悠。</p>

“关南?”朱云皱起眉头,疑惑道,“你说的可是苏州以南的镇东关。”</p>

这里的苏州不是南边的那个诗情画意,江南水乡,小家碧玉的苏州,而是原辽国东京道,如今的金国曷苏馆路苏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治所来苏县,距旅顺口不到二百里的苏州,位于后世的大连。</p>

也就是明朝的金州。</p>

契丹灭渤海国后,曾将渤海国遗民迁徙至辽南各处,并置州领县。</p>

从渤海国南苏城迁徙至今金州境内者称苏州,这便是苏州名称的由来。</p>

“正是”赵强重重的点头,又接着道,“末将率众行至旅顺口以北五十里外的一处山丘上,探查到那座依山而建的镇东关。”</p>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后,曾经沿黄海与渤海陆地最短距离连线——“金州地峡”的一段封海长城,长十二里距。置关原名镇东关、哈斯罕关,契丹语“藩篱”之意,后以地缘名苏州关。</p>

除了镇东关外,辽国还分别在庙岛群岛中的北城隍岛和夹在镇东关与北城隍岛关之间的狮子口,筑关设卡,由此构成三关防御体系。</p>

契丹人的算盘,端的是打的满,筑起的三关既能拦阻翻墙南下的女真人和渤海人,汉人,又能挡住登岸北上的中原势力攻扰,震慑中原。顺便控扼这条海上通道,谋取商路利益。耶律阿保机死后,次子耶律德光继位,镇守辽东的前皇长子、东丹王耶侓倍成了孤家寡人,在失意和忧郁交加之下,耶律倍收到了后唐皇帝李嗣源一封秘信,邀请他渡海去南边政治避难。</p>

一直痴迷中原文化,不愿做拿不戴枷锁的囚徒的耶律倍心动了,便以钓鱼为由,来到自己的封地狮子口,坐船出海,背弃契丹,南投后唐。</p>

从狮子口渡海投了南唐,耶律德光大怒下中断驿路,加强镇东关的关口防守,遂使镇东关关隘以南的狮子口越来越荒凉,到辽国晚期时,已经近乎没了人烟。</p>

三关中的狮子口关和北城隍岛关,也被一并废弃了。</p>

朱云白日里站在黄金山上,甚至都能发现离海岸十几里远处,有一道被遗弃的墙垣,估计就是当年修建的狮子口关。</p>

金国灭辽后,虽然也派兵驻守苏州的“长城”关隘,但对于荒无人烟的关南之地,却并不放在心上。</p>

“要尽快拿下镇东关!”朱云抿着嘴唇,紧紧的盯着地图上旅顺北部的那处狭窄的蜂腰部,“不然我山海军难以在旅顺立足!”</p>

只要镇东关在自己手上,那么己方退可固守旅顺,进则可图谋辽南。</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