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这边顿时有些喧嚣,虽然弹劾长孙无忌的主力都是文官,但长孙无忌身居高位多年,自有一群衷心拥护的部署同僚,此时便要出班,却不想被武官这边抢了先……</p>
身高马大的侯君集迈着大步出班,粗声粗气的启奏道:“末将赞同黄门侍郎的提议,国有国法,再是罪大恶极的坏蛋,那也得有证据才能定罪,难道就凭着红口白牙几句莫须有的言语,就能将人定罪?俺第一个不服!”</p>
说到这风闻奏事,其实武将们在这上头可是吃了不少亏。</p>
这帮武夫拎着脑袋造反打天下,为的是个啥?还不就是封侯拜将财富美女?这些人的性子历经生死,行事难免便随意了一些,只要不是关系到“忠诚”的原则问题,大都不是太在乎。</p>
可正是因此,才被监察御史们当成升官的阶梯,整日里瞪着眼珠子瞪着寻找他们犯错的时候,一旦稍有不慎,那就立马被捅到皇帝眼前,一顿申饬那是轻的,搞不好就是一顿板子外加降职罚俸……</p>
顿时,武将这边又站出来好几个,尉迟恭、程咬金等人一起赞同。</p>
一个是为了给这些监察御史们填填堵,为以往受的弹劾出出气,而另一个,则是牵连到文武之争……</p>
虽说天下尚未承平,边境仍旧战火不断,但是中原稳定,国家度过建国之初的连年战火,百废待兴,这文官的重要性便渐渐凸显出来。毕竟这些厮杀汉冲锋陷阵天下无敌,治理城池却是两眼一抹黑,而且抡起阴谋诡计朝堂争斗,那更不是对手。</p>
此消彼长,眼看着武将勋贵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这难得的打击文官的机会又怎会放过?</p>
眼见皇帝的意志有所松动,文官里边有些着急。</p>
封德彝面无表情的站在首位,眼睛不经意的往身边的班列里抽了一眼,正巧跟一双看过来的眼睛对上。封德彝微微一点头,那人便站出班列。</p>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风闻奏事乃是本朝法度,国法威严,岂能轻易更改?若是如褚遂良与侯君集所说,每一次监察御史的风闻奏事都要事先经过调查审核,那么风闻奏事的意义又何在?长此以往,恐怕御史懈怠、奸恶嚣张,言路堵塞,非是帝国之福!还请陛下三思!”</p>
“微臣附和!”</p>
“请陛下三思!”</p>
文官里站出一大片,齐齐附和,捍卫清流文官风闻奏事的权利。</p>
武将们眼看皇帝将要改变风闻奏事的权限,岂能善罢甘休,让其半途而废,于是齐齐上阵与文官争论起来。</p>
李恪看着场上的局势,一阵头疼,转头看了看李孝恭,心想该这位大神出场了。</p>
李孝恭看着小小的一个弹劾,居然演变成了文武之争,心里不由得大骂一声“废物!”</p>
与此同时,李孝恭知道自己不能在等下去了,于是出班大声道:“臣李孝恭有本启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