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抗日之陆战狂花> 第1053章 偶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53章 偶遇(2 / 2)

听到曹瑞星的叫声,叶知秋才知道自己刚才愣神了,当下俏脸上涌起一阵红晕,伸手捋了捋额前的秀发,道:“哦,曹先生,那现在他们去了哪里?”

曹瑞星是一个资深的老牌特工,只是从叶知秋一个细微地动作便看出了她的修为不够,不知这丫头是走了哪家的关系进到了复兴社中。

“自从大北沟和邓家房一战之后,独立连就失去了消息,我已经加派人手去找了。”曹瑞星道。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放出了很多的眼线,但是始终慢了一步,这不禁让他感到十分恼火,“有了消息之后我会尽管通知叶小姐启动计划。”

“好的。”叶知秋点点头。

“对了,叶小姐在张桓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我们自当尽力而为。”曹瑞星在美女面前自然要拿出一副热心慷慨的模样,“不过,为了保密,叶小姐来张桓的消息这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接下来我们还要保持单线联系,叶小姐到时可以通过登报的方式联系我。”

叶知秋莞尔一笑,起身告辞:“好。那我就不打扰了。”

“叶小姐请!”曹瑞星一直保持着谦谦君子的姿态。

从交通站匆匆出来之后,叶知秋并没后直接回毛毛匠巷,而是沿着清水河一直向南走,准备到怡安街一带买一些女儿家用的东西。她是第一次来到张桓,这个城市比起北平和上海而,可就小的多,也冷清的多了。

日本人占领张桓以前,这里本来是一座繁华的城市,特别是京张铁路开通以后,南依北京,西至绥远,北至外蒙库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早就成为西北地区的粮食、皮毛、牛羊、驼马的集散地。因此张桓被称为北方的“旱码头”。这里外地商贾云集,商人源源不断地来到张桓做生意,金融业随着也兴旺起来,众多票号在堡子里鼓楼西街一带出现,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各种店铺林立。如怡安街、武城街、大境门外的西沟、朝阳洞到明德北一带,买卖十分兴隆。尤其是秋后和冬季,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由于日本人的突然袭扰,时局突变,使得张桓人的幸福生活遭到变故。

尽管日本人通过伪政权千方百计恢复商业贸易,但很大部分商人都逃离了张桓,他们仅带走了家小、财富,更带走了蓬勃生机,往日繁荣热闹的景象不复,很多店铺都直接关门了,即使开着的店铺生意也是一落千丈,整个城市里只有桥东的怡安街和桥西的武城街一带商业还勉强支撑着。

将东西置办齐了之后,叶知秋一路向西沿着通桥过河。她自幼在南方长大,对水和桥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每到一处都要好好打量一番。

“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明万历二十五年,在桓堡东门外清水河上,镇守宣府都督梁秀倡导、募捐、组织修建石桥。刘宇、宇世钦、郝时瑁等义民积极捐资、出力参与修建,三年后竣工,因是当时唯一的一座过河通桥,人们便将其称为“通桥”,又因为寓意“普济万民”“普渡众生”,也称“普济桥”“普渡桥”。

当然,叶知秋现在脚下的这座通桥是民国十四年春重建的,因为在民国十三年山洪暴发,洪水将普渡桥冲垮成为断桥。这场洪水来势凶猛,使桥东成为一片泽国,淤泥几尺厚。毁塌房屋一万余间,失踪死伤两、三千人。时任察哈尔都统的张之江,报请西北五省边防督办冯玉祥批准,决定在原桥之南修建新桥。现在的这座桥桥身全部用钢铁大梁和钢铁高架结构铆接连接,完整坚固。桥面铺木板,分东西来往上下走向,不准走铁木轱辘的大车,两侧没有便道。

叶知秋低着头脚步轻盈地踏在木板上,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桥中央。

“啊!”叶知秋感觉自己迎面撞到了一个人,手里拎着的一包东西全都散在了地上。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个人早已经向东跑去,消失在人流之中。这里的人怎么这么野蛮?撞到了人难道不知道要说声对不起吗?叶知秋嘴巴撅了起来,心里十分地恼火。

正在她蹲下身子捡地上东西的时候,一双修长的手伸了过来,帮她一起捡了起来。叶知秋猛地一抬头,蹲在自己对面的竟然是一个年轻的男子,他穿着一身深灰色的西装,身材略有些消瘦,有着一副俊朗的五官,只是眼神中透着一股忧郁。

“谢谢你!”叶知秋咬着樱唇羞赧地道,她还是第一次和一个陌生男人保持如此近的距离。

“不客气。”男人说话的强调并不像是张桓本地人。

很快,散落在地上的东西都捡到了包里,叶知秋再次对这个男人道了谢,便匆匆走了。因为她特殊的身份,特殊的任务,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她并不想和陌生的人产生过多的交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br>

</br>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