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青立刻否决,“不行,他胆子太小,成不了大事。”
李岩道:“刑部尚书王奎,有勇有谋,刚直不阿,做事胆大心细,可以一用。”
范青想了想,摇头道:“王奎这人办事情很得力,是个实干型的人才,不过若论口才差了些。”
范青背着手,在御案前走了两圈,皱着眉头慢慢道:“本来王诚适合这个任务,但他在陕西主持政务。”
傅宗龙想了想道:“还有一人适合,只是不知丞相是否愿意。”
李岩非常聪明,立刻明白他说的是自己弟弟,便道:“臣的内弟李牟,现任工部尚书,他口才、头脑都不错,且对陛下忠心耿耿,臣愿意举荐他,让他为陛下立功。”
范青道:“李牟不错,只是这个任务有些危险,你现在的亲人中只剩下这个弟弟,朕有些不忍心让他去冒险。”
李岩立刻拱手道:“臣一家人都受到陛下恩惠,对陛下忠心耿耿,愿意为陛下平定天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能替陛下解忧,别说是弟弟,就是臣也愿意去。”
范青微笑点头,道:“朕知道你的忠心,好吧!就派李牟去吧!”
随后又道:“除此之外,朕觉得上次给吴三桂的赏赐和许诺的封侯还不够,不足以笼络住他,也不能表现出咱们大顺国对他的重视。”
傅宗龙道:“赏赐的物品好说,反正宫中有的是稀世珍宝。但爵位上已经封他为一字侯,是现在咱们大顺国最高的爵位了,难不成还能封王?”
范青慢慢道:“那就封王!”
李岩因为已经猜到了范青的心思,所以不觉得惊讶。傅宗龙却十分吃惊,道:“皇上,您上次封吴三桂一字侯,已经招致了许多军中将领不满,现在直接对吴三桂封王,岂不是又要引起军中将领一片哗然。”
范青冷笑道:“这群反对朕的将领目光短浅,他们只看到自己立下的功劳,却没想到吴三桂对咱们大顺朝的重要性。一味的强调名号,鼠目寸光,一个区区爵位而已,又用不到咱们大顺国花费什么实质利益,有什么舍不得的。朕心意已绝,就封吴三桂为辽东王,不管那些将领了!”
李岩和傅宗龙一起拱手道:“遵旨!”
傅宗龙道:“臣今天就去吴家,让他们准备明日一早就出发。”
范青立刻摇头道:“不,兵贵神速,迟则生变。一会儿你去吴家,让他们立刻出发,告诉陈永福拨一队士兵沿途护送,赠送的礼物和晋封的文书,由丞相立刻去挑选和誊写,总之要快。”
李岩和傅宗龙再次拱手说了一声“遵旨。”
中午时分,一切准备就绪。出发前,范青特意单独接见了李牟。
在文华殿的东暖阁当中,李牟叩拜完毕,站起来在一旁垂手侍立。
范青打量李牟,他与李岩长得很像,但比他哥哥高些,也更加年轻,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他的谋略是不如哥哥的,但他毕竟出身世家,又考上举人,所以处理政务很熟练,办事也很细心,口才也不错,是个综合能力比较强的青年才俊。
由于时间紧迫,范青直截了当的问:“李牟,你此去山海关,主要任务是什么?”
李牟拱手道:“是劝吴三桂,顺应大势,赶快投降,进京呈献贺表,归顺咱们大顺国。”
范青道:“如果他不投降呢?”
李牟迟疑道:“那么为臣就对他晓以大义,让他看清形势,反复劝说,直到他明白圣上的苦心。”
范青微微摇头道:“你很年轻,这世上许多事情要从‘利益’的角度去考量。吴三桂是盘踞一方的军阀,朕虽然尽量笼络,但他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如果他觉得咱们大顺军不够强大,没有开国气象,不值得他投靠,你对他讲再多大义也没用。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足够的利益,让他心动。”
看李牟的眼神中微带疑惑,范青微笑道:“虽说是去劝降,但吴三桂在见到咱们真正实力之前不会真心投降的。只要能让他保持中立,不倒向满清那一边,就是最好的结果。你可以暗示他,朕不会去攻打他,只要他保持中立,朕可以把整个辽东和半个京畿都给他作为辽东王的封地,可以以玉田县为界,封地内的一切军政大权由他自行作主,同时他也不必来京师进呈降表,只要接受朕的晋封就行了!”
李牟心中一跳,这条件对吴三桂来说也未免太好了,不只是笼络,简直纵容了。不过他也明白范青的意思了,吴三桂现在是骑墙观望,首鼠两端,只要是他能守住山海关,不把清军放入关中,就是最好的结局。于是他点头道:“皇上,臣明白了!”
范青长长的出了口气,心想,“能否笼络住吴三桂是能否在京师站住脚的关键,也是能否抵抗住满清大军进击的关键一步,不知自己是否能改变历史,吴三桂,你此刻在想些什么呢?”
……
从七月十六日到七月十九日,吴三桂的人马和从宁远撤退的百姓陆续进关。临榆县城,只是一个军事要塞,进关的百姓不能在弹丸小城停留,必须穿城而过,在山海关内一二个县境中暂时安顿。这些进关的百姓有些是将领的家属,比较能够得到好的照顾;有些是一般的穷人百姓,无衣无食,又赶上细雨连绵,苦不堪言。他们个个愁眉不展,想着自己抛别家园,抛别祖宗坟地,抛别许多财产,来到这无亲无故的地方,一切困难都不好解决,不免口出怨言。表面上是抱怨朝廷,心里边是抱怨他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