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斯这是…用三名内线搭档?”迪克·斯托克顿惊呼,“麦克海尔要打小前锋?”
查克·戴利玩味地看着尼克斯的阵容,对他们来说,尼克斯摆出这样的阵容并不陌生。因为活塞最喜欢堆积前场阵容了。
看见尼克斯用三内线在第二节首发,戴利决定硬碰硬。
“我们可以使出同样的阵容。”
助教迪克·范思哲期待地说:“我完全不认为,尼克斯的三内线阵容可以和我们抗衡。”
戴利正是这么想的,所以,活塞次节的首发名单是杜马斯、伊洛、沃西、马龙、帕里什。
“不是吧,这么拼吗?”路易印象里,杜马斯和伊洛都打满了首节。
现在戴利没让他们休息,要继续打?
看起来挺拼的,却也是无奈之举。
活塞的第二阵容的强度不足以和尼克斯对抗,本来就落后,若是替补上来把坑挖大,这场就交代了。
次节,路易发现了活塞的防守细节。
戴利针对尼克斯的体系进行细致的防守布置。
尼克斯次节第一次阵地战,只要斯托克顿找麦克海尔挡拆,就以绕挡拆,中高位延阻为主。
斯托克顿的自主进攻能力被拿捏的死死的。
如果斯托克顿找麦克海尔之外的人挡拆,活塞的策略就是换防,不顾一切的换防。他们有换防资本,杜马斯和伊洛都是能够防守多个位置的球员。
沃西、马龙、帕里什更是罕见的多功能前场三巨头。
假如斯托克顿不叫挡拆一对一的话,和他对位的杜马斯也不会采取压迫性防守上前逼抢。
杜马斯正在使用心理战术,给斯托克顿选择权。
大概那也是戴利的吩咐,杜马斯会在防守的时候防一边让一边,给斯托克顿突破篮下的可能。
几个回合后,斯托克顿没有忍住。
果真走进了活塞为他准备好的陷阱。
他顺利通过杜马斯让出来的一侧,可是,在他的惯用手一侧,沃西快速地跑过来进行夹击。他的速度太快,将斯托克顿的空间彻底压缩之后,除了传球,没有其他的选择。
即使是传球,也有很大的失误风险。
尼克斯的战术素养在此刻就表现出来了。
要夹击尼克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路易的宗旨就是让场上的五个人都有事情可做。像另一条时间线的乔丹那样一个人打四个人看的乔丹,或者18年的骑士詹那种近半数球权掌握在一个人之手主宰一切的比赛,是他不想看到的。
不,应该这么说,任何一个有追求的教练,都不希望自己手下的球员打出这样的比赛。
如果出现这种事,即便教练真有能力,也不免落入“这工作我奶奶也能做”的风评。
尽管有时候他们只是知道,只有把球交给某个球员才能赢下比赛。就算那种赢法不好看,但只要赢了,就能保住声誉,为未来逆转自己的风评打下根基。那就是发生在泰伦·卢身上的故事。
尼克斯在路易的鞭策下,从1984年伯纳德·金因应力性骨折赛季报销起,就开始了体系的搭建。
直到今天,他们的体系已经成熟。
斯托克顿被包夹,麦克海尔选择了最佳的路线内切。
而这便是显示活塞对比赛准备了多少的一刻。
尼克斯的打法没有问题,这是的理想形态。
斯托克顿是全联盟最善于找到机会的纯后卫,包夹他的风险无需多言。活塞敢这么做,不是不怕被他找到漏洞击破,而是还有后招。
沃西为了包夹,只能放空麦克海尔。只要他选择内切,蹲守禁区附近的帕里什可以在短时间内构筑起第二道防线。
五个回合下来,尼克斯没有一个阵地战进球。
米勒被伊洛贴死了,那个人的防守非常好,能够被主教练放到最后时刻单防乔丹绝杀球的人,的确不是一个水货。
米勒在他面前嫩得像小鸡,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来跑出机会,这是菜鸟与老鸟之间的差距。
路易不意外,他意外的是活塞防下尼克斯的决心。
尼克斯连着五个回合没阵地战进球,代价是,为了防止斯托克顿和队友连线,马龙与帕里什都没法专心护筐。
他们从顶尖的护筐手转成一流的扫荡者。
这也是为了击败尼克斯所做出的改变。
为此付出的代价并不低,奥克利和塞利抢下三个进攻篮板,完成两次二次进攻。
活塞的进攻则以杜马斯的突分和沃西错位打麦克海尔为主。
麦克海尔的脚步放在大前锋里算最快的那一列了,可沃西这个北卡怪胎拥有近2米08身高,速度放在小前锋里也是最快的之一。
这种体型加上这种速度,再配上这种打法——天生的错位机器。
如果不是这年代的主教练没有强烈的找错位欲望,沃西的威力会更大。
这是次节打了三分钟之后,双方的得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