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那一天,宋时称为元旦,为一年之始之意。
过了元旦,便可以走亲威,看朋友了。
初二,李文娟、王月娇各自与高海、高江套马车回了娘家,其他人也各自串门遛乡,庄园里一下子冷清下来。
高峰没有出去,他在家陪着风小默,不,更确切的说,有风小默陪着,他安心在家呆着。
俩人情义绵绵了两三天,高峰终于闲不住了,不但他闲不住,也没让风小默闲住,他交给风小默一个任务,那就是帮他写《三字经》,然后加注音。
《三字经》本是南宋人王应麟编写的,只写到宋朝,中间关于元、明、清的二十四句是后人加上去的,因此高峰只需把那二十四句去掉就是个完整的本子。
《三字经》本是启蒙教育所用,再加上拼音之法,用做教育学社的课本绝对是无可替代的。
编完《三字经》,风小默对加注拼音已十分熟练,高峰又寻来早已面世的《千字文》和《百家姓》让她加注,这样“三百千”就集齐了,教育学社也有了第一套语文课本。
随后高峰把它们交给了胡程青,让他印刷出来,年后开学就能分发到学生的手中。
这些事情做完已过了初十。
看高有才在张罗大家制作上元节使用的花灯,高峰心中一动,拉着风小默又回到了房间。
这时他找来了一些白纸、竹子和制作工具,就是笔墨纸砚也没有少。
风小默好奇,问道:“大才子,你又搞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
拼音和《三字经》的出来,风小默对高峰已大为叹服,那可是震动整个文坛的大举措,只是她见高峰风淡云清,波澜不惊的样子,这才出言调侃。
高峰笑笑道:“做把折扇。”
“切,你还真有意思,大冬天的居然做把扇子,难道你还觉得不够冷?再者说,要折扇不能到外面去买一把,难道你做的带花?”风小默讥讽道。
“我做的自然带花。”高峰毫不谦虚地说道,“折扇可不仅仅是用来扇风乘凉的,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等我做好了你就明白了。”
虽然看似不谦虚,实则高峰说的是实话。此时最流行的是纨扇,又称为团扇,也有一种腰扇,就是扇叶中间比两头细一些的扇子。
折扇虽然也出现了,但仅是用来乘凉使用,上面没有题字与图画,与“风雅”二字根本联系不上。更主要的是这种扇子制作粗糙,模样怪异,与后世的折扇根本无法相比。
折扇真正流行是在明朝,那时它成为了名人雅士手中的法宝,其不光制作精美,而且题诗咏词,风雅到了极致。
大宋文风盛行,却还是缺乏那么一种韵味,正因为手中没有这把折扇。
高峰制作它也是出于这种目的,他要把它当作潮流引领。
在风小默的帮助下,花了几天时间,几把精美的折扇便面世了。
风小默不由得睁大了眼睛,这几把折扇确实比市面上好上数倍,它不但漂亮,还便于携带,特别是折叠后根本不会对扇面造成磨损。
“不过是精致点而已,也没你说的那么玄吧?”风小默还是有些不解。
“小默,今天是上元节,我送你首词如何?”高峰没有解释,反而深情地问道。
“大才子的词自然不同一般,小女子若能求来十分感激。”风小默嘴上逗笑,眼神里却充满了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