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铁幕1925> 第一百八十一章 蛰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一章 蛰伏(2 / 2)

铁幕1925 吴安平 更新时间 2021-08-02

此时,李大钊就在苏联大使馆内。这位**创始人、北方区区委记,因受段祺瑞政府通缉,不得不躲入苏联大使馆军营暂避。谢尔盖耶维奇要讨论西北之事,不能不将李大钊请来。西北是苏联人的禁区,只有已入中国籍的白俄存在,由于**反而可以自由活动,所以没李大钊的参与,这会就开不起来。</p>

吴安平坚定反苏,肆意攻击其领袖,苏联人自然不会好以对。持强硬立场的人很多,甚至有共产国际的人提出,要让**党员在那里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工农武装,与大资本家吴安平展开坚决斗争。不过,李大钊的态度却有些为难,这让包括**党员在内的许多人,都有些不满。</p>

正是为改变国家贫弱、军阀割据、倍受侵略的现状,一些抱有忧患意识的中国人,才几经艰难,选择了**这条道路,成为了马列的信徒。从这个意义来说,**员同时也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只是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这时期的**员深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又同时具备了国际主义者的思想特征。</p>

国家与国际两种观念的纠葛、冲突,非但在共产国际中的苏联人身有所体现,在许多具有**思想的**党员身,同样时刻体现着这一两面性。李大钊能成为**创始人,绝非一些被苏联洗脑的留学生可比,虽然两面性的问题也在他身存在,但要说他对共产国际盲听盲从,却又绝对是不可能出现的事。</p>

通过宣侠父领导的**甘肃特支委,李大钊对吴安平及西北形成许多矛盾印象,他能想象吴安平为何反对苏联,也大致能想象其为何对**表示宽容,但反苏和不**成为一体,就给他的许多决策造成了困扰,也使他面临共产国际方面的许多强大压力。中国人总希望中国变好,同理,苏联人对苏联也是这样,而共产国际掌握在苏联人手中,他只能沉默以对。</p>

原本是要应对西北变局,由于李大钊的不坚定,调子便转为对他的批判。言论激烈者有之,同样沉默者有之,议论主题反被抛在九霄云外。</p>

这时,有使馆的工作人员进来递过一封密电。谢尔盖耶维奇接过看了看,神情异样起来,他犹豫了一下,才将电报转交给了李大钊。李大钊接过一看,是刘伯坚、宣侠父、邓晓平联名发的,面只有四个字速来西峰”</p>

这封电报自然在使馆内掀起新一轮波澜,但因为面几乎没提供可供分析的信息,究竟为何刘伯坚等人会发电让李大钊到西峰去,猜测虽多,但无论哪一种都有些异想天开,很不靠谱。李大钊自然也想不明白。</p>

这些人绝不会想到,真实原因其实比他们认为的更为不靠谱。</p>

一大批本不该这时出现却提早出现的籍、文献及研究资料,让刘伯坚三人的思想,陷入到了难以想象的混乱和冲突中。从未想象的广阔视角、生动详实的事件记录、多种思想的研究比较、各项制度的设想批判,等等等等,让他们困惑、恍然继而思考。然而,这一切如何反馈或要不要反馈到**中央层面,却需要李大钊来做出决定。</p>

需要说明的是,这封电报并不出自吴安平的主意。</p>

吴安平要操心的事情很多,扔下几大箱,就转去忙碌别的,暂时顾不再与刘伯坚三人交流。连他也没想到,只间隔了一天,满眼血丝的宣侠父又主动找了来,要求利用军用电台向北京发密电,请李大钊到西峰来。这自然是吴安平乐意看到的,虽然宣侠父不愿提供密电码,但他还是拨付了一部军用电台给宣侠父用。</p>

北京这些外国使馆发生的事,吴安平自然不可能,但西北将引发怎样的变化,他却是隐约有些猜想的。</p>

不可避免,西北面临的挑战将越来越大,但同样的,西北的实力也在急速提升,并且是一种裂变的速度在增长。无论哪一方站在西北的对立面,它所能看到的,永远都只是西北的,一个虽不遥远但已面目全非的。任其如何应对,计划总赶不变化,而西北的变化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如何又能跟?</p>

吴安平已准备蛰伏,厚植西北的实力。但所谓蛰伏,只是他想留给外界对西北军事的相对印象,实际接下来一两年,西北将整个沸腾起来,工业、农业、工商、教育、交通、军事、水利、人口、民生等各个方面,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深刻改变西北贫瘠的现状,并且深远影响中国的。</p>

他有这个自信,也有这个力量。</p>

现在已是冬天,个别地方已经出现降雪,但严寒不能冷却西北人的热情,大建设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吴安平,同样也要尽快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脱身,投入到更为重要也更为隐秘的工作中去。夏听白那边已做好完全准备,只等他忙过这一阵便可动身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