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三百二十一章包拯出场</p>
御使刘元瑜和鱼周询影射许清谋反,晏殊虽贵为宰相,也只能在心里干着急,在官场上风风雨雨几十年,晏殊心里清楚,这事他是不能出头为许清辩护的,否则事情只会越抹越黑,他若不避嫌,别人很快便会拿他和许清翁婿的关系说事,那就变成了里应外合,事情会严重十倍。</p>
最终还是蔡襄站出来说道:陛下,此次郭邈山张海叛军为祸甚烈,而且展度惊人,幸亏有叛招讨使许清临危授命,迅将叛军剿灭大部,控制住局势;</p>
而叛乱过程中,京西南路各州县的行政瘫痪,各州县官员逃散严重,就象襄州知府张友直一样,一部分幸存的官员是否曾投敌,还需核查清楚。</p>
如今叛乱尚未完全平定,而几十万难民又急需安置,招讨使许清不可能先去将京西南路的官员理顺,再去救助百姓。</p>
所以臣觉得,许清暂时采用军管的手段,迅组织难民自救,是可以接受的,何况石枢密作为监军也在前方,而他并没有弹劾许清图谋不轨的奏章递上来,这从另一点上,也说明许清怀有二心之说乃子虚乌有还请陛下明鉴</p>
这时一个身材高大,脸色稍黑大臣站了出来,若不是他穿着文官的朝服,只论身材的的话,还以为他是赳赳武将呢,这位就是新上任的知谏院包拯了。</p>
只见他中气十足朗朗有声地说道:陛下许清领兵在外,迅控制住叛乱,并有效地组织难民自救重建家园这是事实,招讨使许清种种作为,是否有谋反之意臣不得而知,但臣却听出来了,御使们在此时扬言许清谋反,却有逼反许清之意</p>
包拯的话掷地有声,牟利异常,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刘元瑜和鱼周询驳得满脸涨红。</p>
包拯执笏又向赵祯躬身一礼,不等刘元瑜等人辩解,便再度洪声说道:陛下不管此时招讨使许清采用军管也好,恢复吏治也罢,他没有弃几十万难民于不顾,从这一点上说,臣就认为许清是有功于朝廷。</p>
况且,既然许清集军政财三权于一身不是长久之计,那么朝廷理应尽快商议出京西南路经略使提刑使转运使及各州县官员人选,尽快接管京西南路行政。</p>
而不是凭着一些捕风捉影的推论,便断定许清有谋反之意,臣请问陛下与诸位大臣,若凭此就将许清押解回京受审,可会让前方将士寒心,几十万难民又将由谁来安置,是等刘御使和鱼御使赶去安置吗</p>
陛下朝廷只要尽快选出京西南路各级主官,迅接管行政,到时许清是死死抓住权力不放,还是顺利的将权力移交,从中轻易便能断定许清是为国为民还是居心叵测,陛下,臣建议立即商议京西南路主官的人选</p>
包拯的谏院院长位置还没坐暖在朝中也没什么根基,但就事论事,丝毫不给刘元瑜等人面子出语铿锵有力,而且论事条理分明直击要害。</p>
他和许清素未谋面,谈不上有什么交情,但这并不妨他那颗刚直的心,而且他向来不是个迂腐的人,做事也会变通,在他看来,只要能及时安置好几十万饥寒交迫的难民,许清采取一些手段,也是无可厚非的,是以站出来说了这翻话。</p>
赵祯听了欣然道:包爱卿所言有理,各位爱卿,那就赶紧商议京西南路主官人选吧若是事事交予招讨使许清处理,恐怕他也会忙中出错</p>
赵祯这话的意思可就明显了,等于把许清所有不对的地方,都定义为了忙中出错,晏殊听了不禁暗暗舒了口气,看来赵祯对许清的信任不减啊</p>
许清被赵祯逼着领兵出去还不到十天,这就说他有意谋反,赵祯第一个就不相信,鉴于许清惯常行事总是出人意料,赵祯也是可以理解他在京西南路的做法的。</p>
但许清行事确实有让人置疑的地方,所以赵祯现在更急于转移大臣们的注意力,将矛头转到京西南路主官的人选上来,这样再好不过,相信没人还顾得上去攻击许清了。</p>
果然,京西南路经略使提刑使转运使的人选争夺战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文德殿里的口水战一浪高过一浪</p>
在范仲淹等人看来,京西南路现在就象一张白纸,这无疑又是一个清理一路庸吏的绝佳机会,而且京西南路经此离乱,也急需一批能员主政,才能尽快恢复过来,所以对此是势在必得。</p>
而自夏竦和王拱辰外放后,贾昌朝等人在朝中的势力被极大的削弱,赵祯刚对两府两院调整过,现在中枢无法力,那么争取一路之地,也不失为一个退而求次的选择,所以贾昌朝等人也是尽力而争。</p>
即便是朝中勋贵也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朝廷中枢太过敏感,这些勋贵的势力,一直多是体现在对地方的渗透上,盘根错节,在地方上形成一个如同蛛网般的脉络,这才使得他们坐得四平八稳,纹风不动。</p>
看样子是不可以马上议出人选来了,赵祯心中暗暗叫苦,还好救济物资拨出去了,还好许清在襄州坐镇啊若真让这些人决出胜负来,再去处理京西南路事务,怕是难民们都得饿死冻死了</p>
襄州,招讨使的窝棚。</p>
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