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危急,没有时间作太过周详的计划了,载沣紧急召集麾下所有骑兵,总共2000余骑,全部交由何宗莲率领,命令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杀出山区,杀到泰安城下。同时他向全军下达了全速前进,天黑前一定要赶到泰安的命令。</p>
何宗莲率领那2000骑兵,每名骑兵带从马两匹,干粮、衣物、雨衣什么的一概不带,尽量多带子弹,尽量轻装以提高速度。三匹马中,最高大、跑得最快的那匹只上了鞍具,完全空乘,另外两匹较前者要逊色很多的则一匹带着相当沉重的弹药,另一匹作为骑兵的座骑,一路烟尘的朝泰安方向飙去,有多快跑多快,完全不吝啬马力了。</p>
骑兵作战就是这样,每名骑兵一般都带一匹战马,两匹从马,战马的速度、耐力都很强,但放空跑,除了鞍具啥都不带,两匹相对要逊色很多的从马则苦逼多了,要么作座骑,要么驮武器装备,跟在一身轻松的战马后面没命的跑……当形势紧急的时候,骑兵将不惜以累死累残两匹从马为代价,确保战马以较好的状态赶到战场,并且有余力立即投入战斗。说白了,对军队而言马匹只是消耗品,在高烈度的战争中,马匹的损失是非常恐怖的,像西汉与匈奴决战、大唐与突厥决战这样的大战,几个月的仗打下来,马匹损失十几万匹那是寻常事。</p>
现在大清的国力自然不能跟西汉、大唐相比了,各部队对于有限的那点畜力格外的珍惜,北洋六镇也不例外。但现在显然不是爱惜马力的时候,何宗莲所率领着2000骑兵部队一个劲的用马刺猛踢马腹,尖锐的马刺把马腹扎得鲜血淋漓,马匹吃痛,奋力狂奔,这2000骑兵就像一阵狂风从山道间呼啸而,直扑泰安,这气势真的是相当吓人。</p>
在骑兵部队后面,载沣终于拿出了几分摄政王应有的威严,在他的严令之下,第一镇和禁卫军各部纷纷抛掉不必要的辎重,轻装疾行,跟在骑兵后面朝着泰安狂奔。至于辎重部队和炮兵部队则被远远的抛在了后面,炮兵使出吃奶的劲拼命追赶,辎重部队边走边负责收拾士兵们扔下的行李,准备等战斗结束之后还给士兵们。</p>
前提是战斗结束之后,那些士兵还活着。</p>
那些侥幸从泰安城里逃出来的地主士绅目瞪口呆的看着20000大军沿着山道狂奔,掀起冲天烟尘,有人竟被吓得瑟瑟发抖。那个身材枯瘦的老头原本一副哭丧脸,此时却手舞足蹈,放声狂笑:“这就是我大清的护国精兵啊!这就是我大清的护国精兵啊!有这20000大军在,区区黑衣贼不堪一击,夺回泰安易如反掌……诸位,我们报仇的机会来了!”</p>
一众地主士绅无不用力点头。黑衣军杀进泰安之后把他们的家产全部查抄,地契房契债条什么的一把火烧清光,他们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积累全部灰飞烟灭,甚至有不少人的子侄都死在黑衣军手里了,这让他们如何能不恨?都恨不得生吃黑衣军的肉,喝黑衣军的血了。黑衣军势大,他们无可奈何,只能选择逃跑,可现在摄政王带领整个大清最精锐的部队要收复泰安了,他们的复仇大业也出现了曙光,这样他们怎能不欣喜若狂?</p>
可事实证明,他们高兴的太早了。</p>
何宗莲率领骑兵部队一路狂飙,很快就跑出了十几里路。这时,一条被两座山夹在中间的、宽度只有七八米的隘道出现在他的面前。这条隘道长达数里,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坡,甚至比额头还要峭的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地形险要,让人看着就心惊胆战。他没想这么多,带着部队继续狂奔。他心情激动,因为他已经看到这条山路的尽头了。再往前几里路,清军就可以冲出山区,到达地势相对开阔平缓的丘陵和平原地带,那种地形正是骑兵大显身手的好战场!他没有半点犹豫,反而加快了速度。</p>
可他的副将感觉有点不对劲,从后面赶上他,对他说:“将军,这里地形如此险恶,我军是不是应该慎重一点?”</p>
何宗莲不解,问:“怎么了?”</p>
副将指着两边的悬崖说:“这条山路如此狭窄,两边都是悬崖峭坡,如果黑衣贼在这里设下埋伏,只需要一两百人就可以将我们困死,我们不得不防啊!”</p>
何宗莲猛然打了个冷战,勒住战马四处张望。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了一跳:我的天,这不是兵家绝地吗?只要黑衣军的智商稍微正常一点,都肯定会选择往这里派出一支部队,不需要多少人,只要两三百就足以让清军这20000大军动弹不得,难以寸进!</p>
如果对方在这里设下埋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