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薇问:“如果北洋新军南下呢?”</p>
蒋百里神情有些沉重:“那么,长江的水将会被革命军的鲜血染红……别不相信,我在北洋新军里工作过一段时间,知道这支军队有多强大,论战斗力,整个南方的新军加起来都不够北洋六镇打的!”</p>
宋雨薇原本还有点不服气,觉得敢于打响革命第一枪的革命军不会这么脆,但见蒋百里、蔡锷和李思明都神情严峻得令人生畏,不禁有些发慌,低声问:“那怎么办?”</p>
蒋百里把目光投向李思明:“那就要看将军的选择了。革命军能取得多大的战果取决于北洋新军何时南下,而北洋新军南下后能取得多大的战果,取决于将军决定什么时候加入战场……这次革命的成败,完全系于将军一身!”</p>
蔡锷望定李思明,一字字说:“将军,下命令吧!”</p>
宋雨薇也说:“对啊,下命令吧!”</p>
李思明盯着地图,问:“百里,你说我是抢在北洋新军出动之前参战好,还是给北洋新军来个后发制人更好?”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眉头一直拧着,显得十分纠结。</p>
蒋百里说:“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都各有好处,也各有坏处。”</p>
李思明说:“详细说。”</p>
蒋百里指着地图说:“离我们最近的北洋军就是部署在济南、潍坊一带的第五镇,这个镇有着‘近卫’的番号,齐装满员,战斗力异常强劲。此外还有部署在河南的北洋新军第七镇及毅军主力,随时可以支援山东战场,而部署在北京、保定、天津等地的第一镇、第二镇、第四镇、第六镇,也会在一个星期之内搭乘火车南下,只要大半个月时间,他们就可以集结起不少于六万大军,向南方革命政府发动雷霆万钧的打击。将军如果先发制人,可以抢在北洋主力南下之前便席卷山东,打北洋一个措手不及,但这样做的坏处是很容易把这场战争变成黑衣军与北洋军之间的战争,最终双方损失都惨重,让一些政治投机者捡便宜。”</p>
李思明点头。说到政治投机者,辛亥革命里可冒出了不少啊,这帮家伙打仗的本事不怎么样,捡漏本事一流,硬生生将大部份的革命成果据为己有,一个个打着革命的旗号拉起部队搞割据,变成了军阀!如果黑衣军和北洋军都在这场大战中损失惨重,只怕情况会比历史上更糟,历史上南北割据时期南方军阀多如牛毛,这还是被北洋这头庞然大物盯着,不敢太过放飞自我的结果,要是北洋被重创,无力威胁他们了,只怕南方的军阀会比海边沙滩上的沙子还多!</p>
蔡锷低声说:“这样会对我们很不利。我们的兵都是接受过长达数年的严格训练,十里挑一精心拣选出来的精兵,而北洋军只需要抬出几筐大馒头就会有数以千计的青壮前去参军,练上三五个月就是可以上战场了,跟他们血拼,亏的是我们!”</p>
这一点李思明自然是知道的。当兵吃粮当兵吃粮,竖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北方太穷了,天灾一直没停过,最不缺的就是愿意为了一个馒头投身军旅,拿命去拼一个温饱的青年,这是取之不竭的兵源,跟北洋军耗,黑衣军根本就耗不过。而且就算耗得过也不能耗,他组建这支军队的目的就是为了迅速结束满清崩溃之后带来的**,不让南北割据相互攻伐数十年,杀得血流成河,最终元气大伤,被日本捡了大便宜的悲剧发生……可不是为了用这支军队把整个北方洗一遍!</p>
这大概就是政治不需要良心的缘故。在政治家眼里,那千百万条人命不过是一个数字,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可以眼都不眨地牺牲掉,而李思明做不到。在他眼里,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不管是南方新军还是北洋新军,通通都是中国人,自己人杀自己人,杀得尸山血海,最后让外敌捡便宜,那是耻辱。他必须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p>
他问:“那……后发制人呢?”</p>
蒋百里说:“后发制人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北洋军与革命军激战的时候从侧翼狠狠捅他们一刀,趁着北洋军还不了解我军的战斗力将他们彻底打懵,甚至一举将其击溃。”顿了顿,继续说:“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说,北洋军的战斗力是相当强大的,而且背靠着华北大平原,以黑衣军区区两个师加十几个团的兵力,根本就没有能力一举将其全歼。我军在开战初期会取得很大的胜利,但是随着北洋军源源不断南下,战况最终还是会陷入胶着,最终两败俱伤!”</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