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七十三章:开海与海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三章:开海与海禁(1 / 2)

洪武年间小神医 数沙人 更新时间 2021-07-07

 “陛下,臣说一句难听的,若是没有我们的茶叶,草原上的那些人,连屎都拉不出来。”</p>

陈松这话说的虽然粗鄙,但也是事实。</p>

草原多食肉食,缺乏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对身体影响很大。</p>

“哈哈,你这话说的倒是有趣。”朱元璋哈哈一笑,对于陈松说的这句话,朱元璋深以为然。</p>

茶叶在中原可能不算什么,可在草原上,却是必不可少的物资。</p>

据说,晋商最开始发家,就是往草原上走私茶叶。</p>

“陛下,虽然海外有敌寇,可是海上的利益却非常大。</p>

前宋能仅凭一隅之地,抵挡前元数十年,依仗的正是大海。</p>

只要控制的好,我大明不会缺钱,甚至还能再次减少普通老百姓的税收……”</p>

陈松一本正经,向朱元璋描绘着掌控大海的好处。</p>

“住口,胡言乱语!”</p>

话没说完,李善长就忍不住了,他站了出来,指着陈松,冲着朱元璋说道:“陛下,此人胡言乱语,竟然违抗陛下早已制定的基本国策,属实大逆不道。”</p>

朱元璋冲着李善长摆摆手,“让他说下去,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p>

李善长还想再说什么,可朱元璋都这样说了,也只能退下去。</p>

陈松见朱元璋没有反对,来了信心,接着说道:“陛下,朝廷为了防备倭奴以及张、陈之贼,每年在沿海之地花费的银钱无数,可效果却不是很好。</p>

臣觉得,朝廷应该重开市舶司,组建远洋船队,开海贸易。</p>

我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所产棉布、丝绸、瓷器等物皆是热销之物。</p>

贩卖货物,赚取钱财。不仅丰腴了国库,还能承担沿海之地的军费,这是一本万利之事。”</p>

“呵呵,真是巧舌如簧。”李善长又站了出来,一脸阴沉的冷嘲热讽,“朝廷天威,若是如此,不就成了卑贱商旅?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p>

陈松这番话确实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胃口,这是一个充斥儒家文化的时代。</p>

儒家文化讲,国是国,君是君,臣是臣,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贱的。</p>

各行各业有自己的规矩,若是朝廷放下身段做商贾之事,是非常受人鄙视的。</p>

尤其是李善长这些读书人,更是鄙视的厉害。</p>

“陛下明鉴,陈松胡言乱语的厉害。我天朝国威,怎么能干如此卑贱之事?辱没了朝廷的名头。”</p>

“陛下,陈松不过黄口小儿,妄议朝政,还请陛下治他的罪!”</p>

……</p>

一时间,七八个官员跳了出来,指着陈松的鼻子,让朱元璋治陈松的罪,大有一副和满朝文武为敌的架势。</p>

可朱元璋一动不动,就那样静静的看着朝堂,同时仔细思考陈松说的那番话。</p>

朱元璋确实看不起商贾,可别忘了朱元璋的出身。</p>

出身农民的朱元璋,想的永远是精打细算,如何更省钱的过日子。</p>

这是由朱元璋出身决定的,后天很难改变。</p>

能设置出卫所兵制的朱元璋,对精打细算利用到了极点。</p>

为了省钱,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实行开中法,用利益引诱商人往边疆运送粮食。</p>

在朱元璋看来,和商人打交道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就看有没有好处。</p>

历史上朱元璋实行海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不赚钱。</p>

倭寇和张、陈的余孽在沿海肆虐,商品卖不出去,市舶司不仅不赚钱,甚至还赔钱,最后只好实行海禁。</p>

海禁是最省心,最便宜的办法。</p>

能省钱,朱元璋就办;不省钱,朱元璋就废除。</p>

明初,四处用兵,花钱如流水,朱元璋怎么可能会留一个不赚钱的市舶司?</p>

归根结底,还是钱多钱少的问题。</p>

“陛下,海上利益巨大,若是利用的好,完全可以支持我朝每年的军费……”</p>

陈松趁热打铁,接着说了起来。</p>

朱元璋皱着眉头,陈松说的这些话确实让朱元璋有些心动,可朱元璋不是傻子,仅凭陈松这些话就改变朱元璋的决定,几乎是不可能的。</p>

“你说的这些话,可有什么证据?有或者说,你为什么如此肯定?</p>

且不说,商船出海之后,便被倭奴或者那些贼徒抢夺;若是海外不臣以此为契机,糜乱沿海,该如何?”</p>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问道,既没有表现出渴望,也没有表现出拒绝。</p>

很早之前,在朱元璋废除市舶司的时候,也有官员说过同样的话,只是那个时候中原尚未彻底平定,朱元璋哪里有心思治理市舶司?</p>

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再提开海的事情了。</p>

更何况,朱元璋手下的那些大臣,以淮西子弟居多,这些人的立身之本本来就不是出海,自然没有多少热情。</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