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边吃边聊,郑好说起了医校一位要好同学,邀请他一同去中医大师叶八味那里学习中医的事情。自己因为医院实习没有完成,犹豫再三,至今尚未决定。希望林老师能给一个意见。</p>
当然,郑好迟迟没有离开煤城的真正原因是不想离开颜晓雪,嘴上却不便说出。</p>
林大夫想了想说:“叶八味我听说过,据说是当代了不起的中医大师。无论是医术还是医德都是声名赫赫。至于你要做什么样的选择,要由你自己决定,在你做决定之前,让我给你讲讲我家祖辈发生的一些故事吧!”</p>
郑好与林大夫交往已经很久,而且对方也是他最值得信任与尊敬的人。但对林大夫的家庭情况,郑好并不是很了解。对于郑好来说,林大夫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兼老师。</p>
林大夫说:“我祖上其实并不是行医的。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我家族中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病。祖辈男丁,一到五十多岁,就会发生肚子硬,像石头一样,剧烈疼痛,吃不下去饭,慢慢的人就会逐渐消瘦,最后直到水米难进而死亡。可以说是如同魔咒一般,困扰着我们整个家族。”</p>
郑好说:“是不是胃癌呢?”林大夫说:“现在想来,应该是吧,可是那时候没有X光机,更没有胃镜,当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病。就是知道,现在看来依然是很难治疗的病。好在我家祖辈经商,攒下来不少钱,一旦有人生病,就遍请名医。可是依然没有医生能够给看好。”</p>
郑好说:“每个时代都有那么多名动全国的好医生,难道请他们也治不好吗?”</p>
林大夫说:“或许请的医生还不够高明,到我祖爷爷那一辈时候,还是逃脱不了活不过六十的魔咒。”郑好感叹说:“有时候要找一个好医生,特别是好的中医真的很难。”</p>
林大夫说:“是啊,恐怕是比摸彩票还难。”郑好心说:“这话就过了,倘若比摸彩票还难,那么世上还有好中医吗?”林大夫接着说:“后来我祖爷爷机缘巧合,得到了一本伤寒论。”</p>
郑好问:“就是那本宋刻板伤寒论吗?”林大夫说:“就是。我祖爷爷是名秀才,俗话说:秀才学医,笼里捉鸡。他那个时候五十多岁,胃里已经有了不舒服的感觉,他发誓要自己学好中医,治好自己的病。”</p>
说到这里,林大夫突然对郑好说:“你知道吗,中医大夫里面有很多自学成才的名中医。” 郑好想了想说:“黄元御张锡纯等都是自学成才。”</p>
林大夫说:“其实我的祖父也是靠着伤寒论自学成才的。他以后又博览医书,终于治疗了自己的疾病。并且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医生。到了我爷爷,我父亲,虽然有祖父的指导,面前放着各种医书,可是已经远远不如祖父的医术通神了。到了我的时候,祖父已经认识到我的确已经不适合学习中医了,彻底放弃。”</p>
郑好说:“老先生似乎太过武断。”林</p>
大夫说:“不是,我的祖父精通周易,是个识人断事极准的人。他说:倘若你们能够学好中医就去学,倘若学不好,那就干脆放弃。其实西医已经传入中国,中医已经倍感危急。”</p>
郑好说:“倘若要求如此严格,中医岂不是要失传了。”林大夫说:“我祖父常说:你们如果学医就要学好,否则就不要学,半吊子医生给人胡乱看病,图人钱财,害人性命,与土匪何异。”郑好点头:“我明白老先生的意思了。他是宁可玉碎,不为瓦全。”</p>
林大夫说:“是的,我祖父是个做人做事都极其严格的人。通过祖辈学习中医可以看出,中医是可以自学的,而且能够自己学的很好。”</p>
郑好说:“可是前人的经验与实践不通过老师教诲怎么能够融汇贯通?”林大夫说:“单凡能够通过语言传达的意思,都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我们中文是伟大的,没有中文表达不了的语言。但凡说是通过书籍不能领会先人医学精粹的,那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p>
郑好说:“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认为中医需要跟着老师才可以学好呢?”</p>
林大夫说:“人云亦云,世人庸俗之见而已,其实,自学对于中医来说,是抛弃庸俗之医的误导,通过古代圣者的著作直达圣意。这当然需要学习者有着极高的天赋,更要有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否则是很难领会古代经书所阐述的至理与深意的。”</p>
郑好听得有些心潮澎湃。心说:“是啊,自己多努力,多读前人留下的医书,一样是可以成功的。何必一心心的求助于外人。”</p>
林大夫说:“郑好,知道我为什么把传家的宋刻版伤寒论给你吗?”郑好摇摇头。林大夫说:“那是因为你有着学医的天赋,我看好你。”郑好说:“谢谢林老师的夸奖。”</p>
林大夫接着说:“你果然如我期待走上了学医的路。”郑好想起当初学医的初衷,虽然有自己的坚持,但更多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出路,情不由己的选择。想及此,不由苦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