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起点中文网******************************************
李隆基在上面清楚的听到了这叔侄二人的说话,侧过身来笑着问李瑛道:“皇儿,对于此事你可有什么好的见解呀?说出来让大臣们听听。”
“是,父皇。”李瑛站起身来,向众大臣说道:“诸位大人,诸位公忠体国,忧国忧民,皇上是知道的。当今天下承平,四海清靖,人才兴旺。由于开元初年的一些客观因素,所以朝廷对今年的科举考试格外看重。为的就是为国家多多选拨优秀人才。”
李瑛说到这,顿了一下,看了看众人的反应,虽然他是太子,并且他有后世的许多知识来弥补他经验上的不足,但是对于朝政,他是个实实在在的新手,所以他很想看看这些官场老油条的反应。
结果和李瑛的预料差不多,众大臣在下面窃窃私语,一个个摇头晃脑的,但是因为李瑛还没有说到正题上,所以不会有太大的反应。
李瑛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是大唐的皇上,朝廷是全国的朝廷。所以无论出身高贵也好、低贱也罢,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都是我们大唐的子民,他们只要有知识、有能力,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更好的机会。”
此语一出,众皆哗然。群论纷纷,有赞同的,有指责的,有模棱两可的。赞同的自然是出身贫寒的官员,而指责的自然是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而那些出身中等的或是为人摇摆的则举棋不定,静观其变,好做个得利的骑墙派。
李瑛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继续向他们灌输这些他们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想法。
“众臣工!当今天下虽然我大唐傲视四海,但先圣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我大唐东有扶桑浪人及高丽叛民袭境;西有吐蕃及大食国觊觎我安西四镇,蠢蠢欲动挑起争端;南有皮阁罗据南诏以自立,阻我天朝直通南洋;北有大漠游牧民族滋扰生事。自贞观朝以来,我大唐已近百年在大漠没有话语权。”
众人显然被李瑛这略有些带悲壮的声音给震惊了,不争的事实,让他们无从辩驳,虽然他们很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因为那样会显得他们很无能。所谓“食君之禄,分君之事”,现在都被太子把天下说成这样了,让这些大臣们很难堪。
当然,也有很不忿的。譬如苏顄、裴光庭等,这些出身名门的大臣们一见太子如此说话,有些不太愿意了。
唐朝的朝廷制度还是比较优越的,不会因为你是太子而不敢直刺你的问题,当然也不会因为进谏的事情而获罪。
凡事有利必有弊,只是看你从哪个角度上去看。乐于纳谏虽然是好事,但是进谏成风也让此事的效率大大降低。皇帝整天忙于对这些官员提出的各种问题的答辩之中,哪有多少闲心去打理朝政?
只见裴光庭出班,向皇帝说道:“圣上,太子殿下,臣下以为殿下此言有失偏颇,我大唐自太宗皇帝以来,威加四海,诸候莫不震惊,尊天朝陛下为天可汗,其名号延用至今。可见我大唐雄威,仍在人心,只要人心不失,撮尔跳梁小丑,岂是我大唐之敌,我天朝上国,泱泱华夏又有何惧哉?”
“是呀,裴大人说得极是。”不少大臣纷纷附和点头,裴光庭的父亲是前朝行营大总管裴行俭,曾掌管天下军事调度,门生、故吏遍天下,说句不客气的话,李瑛这个小太子在朝中的人脉照他可要差不少。
李瑛见裴光庭此言一出,朝中居然还有那么多人附和,心中一股无名怒火就腾的一下窜上来了,碍于现场还有皇帝在,他也不能发作,只好忍着。
可是年青人的那股冲劲一下子就被激起来了,李瑛在心里盘算着,初次廷辨,我可不要输给这帮老顽固,无论如何,也要辩论倒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