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第0745章:先灭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745章:先灭韩(1 / 2)

 道能确实不敢出门,准确来说,是为了配合徐长卿接下来的计划而做出的反应。

殊不知,这会儿徐长卿正带着了无痕方丈,在过来的路上,而等待道能的,又会是什么……

京城某一处庄园内,徐海放下手里的书,陷入了沉思中。

在灭六国过程中,嬴政对灭国顺序进行过几次关键调整。

由于对灭国顺序的精当选择和对时机的敏锐嗅觉,所以,尽管灭六国过程中遭到过数次重大失败,但秦王仍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连续灭国,完成统一。

秦王政的原计划:先灭赵秦国虽强,但还远没到躺赢的地步。

灭六国,最大的阻力是“合纵”。(尤其是楚赵联合)

秦昭王时,曾几次围攻大梁,企图一举灭魏,但因赵、燕等国的救援未能得逞;长平之战后,秦又攻邯郸,企图灭赵,但因楚魏等国的救援而遭遇惨败。

因此,秦始皇要灭六国中的任何一国,都必须从全盘考虑。

光是靠“远交近攻”可不行。人家又不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你一路灭国而无动于衷。

所以,灭国的关键是:让有能力救的救不着,救得着的没能力救。

为此,秦王政最初的设想是:先灭赵国。

其考虑的出发点是:1、韩、魏已弱,李斯等人更是强力建议先灭韩。但是,韩、魏地处中原,楚、赵都有可能救援。

2、楚迁都寿春后,距离秦核心区过远,一旦大军远征楚,秦侧背容易遭赵威胁。

3、赵国距离秦核心区近,且战斗力很强,威胁较大。而且,当时的楚国迁都寿春后,距离秦核心区很远,想要救赵,既要经过韩、魏,也受阻于嵩山、伏牛山。

所以,秦始皇采取的方略是:

1、对韩、魏以政治威慑、拉拢为主:秦通过令韩王安入朝等方式持续威慑韩,又通过与魏结盟,牵制楚国。

2、全力灭赵。

前236年,赵国主力攻燕,秦趁势发起灭赵战争。

调整计划,袭破韩国,顺利破局但是,赵有李牧,很难搞。

自前236年到前232年,秦4次攻赵,不能得志。其中,在肥-宜安之战、番吾之战中,更是两次大败于李牧。

就在陷入僵局时,一次意外的机遇出现了。

秦连续的政治威慑下,韩王安“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又“献南阳地”。

秦王政决心调整计划,“袭灭”韩。

秦王政利用韩献南阳地的机会,令内史腾接管韩所献南阳地,暗中准备灭韩。

次年,内史腾突然发起灭韩战争。

韩刚刚支付完保护费,猝不及防,来不及部署,就迅速灭亡了。

秦灭韩,是在没有大规模调主力的情况下迅速展开的,因此,在关东各国都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就完成了灭韩之举,成功破局。

全力灭赵,完全掌控局势灭韩后,秦全力攻赵。

尽管赵国在几番大战后已经疲惫不堪,又连续遭受地震、干旱、饥荒,国力受损,但是,李牧仍然是秦跨不过去的坎。

李牧与秦相持一年,不分胜负。

这时,秦国的间谍顿弱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顿弱收买郭开,谗言李牧有谋反之意,借此除掉了李牧。

李牧死,赵无良将,秦一举灭赵。

赵国灭亡后,秦已取得了完全主动权。

除了楚国外,其余各国不足为虑,因此,秦不忌讳两线作战,统一进程加速。

两线作战,扫灭燕魏灭赵后,秦屯兵中山,对于下一步是否立刻灭燕,尚无决策。

毕竟:燕远在北方,而韩赵刚刚被灭,形势不稳(韩地后来还发生了动乱)秦主力大举入燕,后方容易受到楚威胁。

但是,荆轲刺秦,惹怒了秦王。

秦王遂决定:两线作战!

一方面,秦增兵攻燕;另一方面,秦又派王贲攻楚。

燕国无力抵抗,燕王喜率残部逃到了辽东郡,杀太子丹,求和。

燕、代残余,不足为虑,秦暂时放过,准备集中精力先灭楚。

王贲部在击败楚国后,未再深入,回头顺手攻魏。

前225年,孤立无援的魏国灭亡。

以实力压灭楚灭楚之战,秦再次遭受重大挫折。

李信率20万大军攻楚,大败而回,“始皇震怒”。

楚国地大,大军既要与楚军主力作战,又要有效控制占领区,需要投入的力量极大!

秦遂举“空国之兵”,令王翦攻楚。

王翦率大军,与项燕相持许久。

楚坚持不下去,项燕引兵东归,王翦全线进攻,楚军大败。

前223年,秦灭楚。

为了灭楚,秦举倾国之兵,相持近年,可谓用尽全力。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不是先灭了赵魏,秦不可能让倾国中甲士,与项燕相持如此之久!

可见:秦把楚留在这个时候打,是何等明智。

轻松的后续灭楚后,秦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了。

随后,秦发起对燕赵(代)残余的进攻,平定辽东。

前221年,秦攻齐,齐“民莫敢格者”,麻溜投降。

尽管经过五国伐齐后齐实力大损,但齐仍然是东方大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