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的年号叫做“元兴”,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一六八六年就是“元兴元年”,中国开始进入林汉王朝的元兴时代,本来林风对这个年号不太满意,虽然他一向不太注重这些东西,到底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这套东西早就过时了,但现在却是比较流行,不留心也不行。
他之所以不太满意,是因为他认为元兴的这个“元”字不太好,总能令人想起当年蒙古人入主中原那档子事,不过最后还是被顾炎武这帮老儒说服,听他们这么一解释,林风才知道原来这个元字还真是大不简单,居然在《易经》里还有典故,明目叫做“浩然无穷”,意思就是:大,无穷大,n大;总之“元兴”的意思就是那个永远的、非常的兴旺,按照这个说法朝下走,林风统帅大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大汉的第三次伟大复兴,所以这就说明就算那些蒙古、女真等野蛮民族能猖狂一时,但却都是不能长久的,汉王林风的成功属于天命所归那一类,在精神上是无敌的,这个年号属于承上启下,有暗蕴古意的意思,说明这片土地的最终控制权还是牢牢的掌握在汉人手上,并且还会永远的兴旺下去。
针对这次改元,相配套的措施就是“建制”,咋一开始,林风还真的被李光地这些人唬到了,因为他以为这种事情比较简单,至少不会很麻烦,也就是发个公文,告诉老百姓换本皇历就得了,分分钟的事情,结果没料到手下这帮人接到改元的王诏之后却象吃了枪药一般,个个兴奋无比。。在大汉宰相李光地大人的提议下,新接任的礼部曹官李绂被任命为此次大典的负责人,丞相府、总参谋部、都察院三部派员会同商议建制事宜,而名望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则担当“拾遗”工作,负责此次林汉王朝的大改革。
如果算上杀康熙那次,这回已经是大汉小朝廷的第三次官职改革了,林风回望前事,不禁感慨万千,如今的自己,手控雄兵百万,辖地上万里、民数千万,势力雄厚可谓全球第一,想当年初到福建的时候,自己还琢磨着去买几亩地去干土财主,没想到一不留神就朝皇帝这个位置奔了,真是跟老刘、老朱有得一拼,真是事实无常啊。
因为是在为不久之后的登基事宜大好基础,李绂等人接到命令之后自然不敢怠慢,实际上他们的工作也不算太复杂,所谓的“改革官制”听上去非常吓人,但以他们这区区几个官员来说,却也没有什么胆子去碰林风手下的任何一个利益集团,所谓的改制也就只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将跟随林风起兵的各个功臣利益合法化——中国是以礼治国,礼就是法律,所以在这个“大礼”上通过了这些文官武将也就大都安心了;另外一个就是在承认现实,将汉军小朝廷现行的运作系统固定下来,形成林汉王朝的既定制度。[www.69zw.com首发]。所以最终把这些套路搞清楚了林风也就明白那些官员为什么会这么兴奋了,所谓的“改元建制”,不就是权力大瓜分嘛,林风得了一个皇帝预备队的名义,坦白讲其实也就一空头人情,而手下的这帮混蛋却是个个得了实利。
相对于历史上的历代王朝,大汉小朝廷的运作方式可谓是最为特别,照权力分配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体系,排名第一,为政府权力代表的是李光地领导下的大汉丞相府,下辖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主持对政务上的管理;而原本隶属于朝廷系统内的兵部职能却单独分离出去,并且无限扩大,成为了一个单独的系统,名义上叫做“大汉行兵事权掌总参谋部衙门”,由周培公中将出任大汉总参谋长,单独对汉王负责,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衙门的权力大得可怕,除近卫军之外,各处驻军的编制、给养、武器装备、人事任免以及调动驻扎全由他们掌握,除此之外,两支海军舰队和琉球、海南等殖民地港口和各省民团编练也为总参谋部掌控,而从理论上说,现在的两所陆军军官学校和汪士荣的“大汉军械粮秣统计衙门”也是周培公的下属,只不过因为林风是开国君王,威望极高,所以现在两所武学和谍报系统为林风越俎代庖,直接掌握了,但若是林风突然挂掉,换了他没满周岁的儿子上台,总参谋部即可名正言顺的接管两个重要部门。\\
第三个权力执有者是巡检都御史陈梦雷辖下的“大汉都察院”,下辖职方司、巡检司、谏言司、地方监察司、狱案司和都察院武备司,相对于以往历朝,这个监察系统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胎,就职能上看,以前的都察院、大理寺的权力全为他们接受,另外还夺取了刑部的部门权力,将原来的“三法司”融为一体,兼有御史台职能,从法律上说,都察院对林汉王朝包括林风在内的所有人进行监督,而最令人感觉意外的是,除了各处安插的大大小小的间谍之外,他们还拥有一支编制为五个旅,兵力过万的直属部队,而且时不时奉命出动,四处追捕“前朝战犯、革命乱党”(注:“革命”这个词汇出自《易经》,有“汤武革命”典故,故可以理解为对现政府不满),而就在不久之前,大汉境内的数个工人暴动和农民骚动就遭到了都察院的血腥镇压。<首发>。
除了这三大体系之外,林风的皇权势力也在改制的范围之内,关于这一点大汉与前朝相比还是没有任何改变,皇权仍然是至高无上,而且还有越发扩大的趋势,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林风亲自掌握的精锐近卫军部队就有五个军的编制,包括配属单位总兵力达六万余人,整个直隶省都是近卫军的驻防范围,未得汉王诏书,驻外的各支兵团甚至不得开进直隶省境内。在这支汉王直属亲军内部,一切补给、装备、人士任免事宜全部超脱在政府管辖之外,由林风亲自掌握,而北京城的城防更是由近卫第一军接管,瑞克将军担任着类似于“九门提督”的角色,负责汉王的外围保卫,中南海汉王府则由郎中令李二苟上校率一旅精兵充当王府侍卫,在各处要从修筑炮台、箭楼,如群星拱月一般将汉王府邸围在中央。
这次改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些现行的制度确定下来,编制成《大汉官典》,颁行于世,以便士民咸闻,为万世遵行,另外就是由李绂主持编练好祭奠的礼仪彩排,把什么祭奠物品、舞蹈队、瑞祥以及应时诗词什么的梳理清楚,以便在各方使者面前炫一炫大汉的实力。。
就这次活动的贡献上讲,顾炎武老先生在此事上出力甚多,虽然新任的礼部尚书李绂也算是以为资深大儒,在南北士林都还算有点名气,但若是和人家老顾比起来不论是是学识上还是人望上都差了许多,之所以没让顾炎武先生主持大典,只是碍于他的半臣子、半客卿的身份,虽然现在他名义上担任大汉国子监祭酒,但实际上却不怎么理会应属政务,一门心思的散布他那些“工商、学校”什么的反动理论,偶尔空闲下来,也是把自己关小屋里写什么《考当今汉王之治》,虽然因为涉及政治问题实体上出版困难了点,但他老人家却毫不气馁,依旧笔耕不缀,平时若是有什么官员慕名来访,他甚至都懒得接见,而且除了陈梦雷之外,象李光地、周培公、汪士荣等一干大佬都好像在顾老先生的门卫大人面前丢过人,所以宰相等人一提起顾炎武来就难免有些尴尬,为了避免再次在主公面前集体出丑,宰相和总参谋长不约而同的一同选择了遗忘。[www.69zw.com首发]。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当林风试探着请求他担任拾遗监督职务时,顾炎武先生欣然应名,并且干得非常积极,经常提出一些非常之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在各地衙门设立“乡老议政”,或者鼓励在野士人参政议政什么的,不过可惜是林风虽然内心非常赞同,但却毫无例外的一一婉言谢绝,不过这个决定很快为他招来一个“拒谏”的名声——这件事情就是挽留顾炎武的副作用之一。
自从林风把顾炎武这块金子招牌放在北京之后,的确在全国各地造成了巨大影响,起码“贤德之士,闻风来投”这个效果是出来,遗憾的是把那些清流也招过来了,现在北京城里文人诗会、文会多如牛毛,这帮子士人大多什么职业都没有,却偏偏都还有钱,每日里酒足饭饱之后就去嫖妓,顺便再写两首歪诗,同时大发牢骚抨击朝政,虽然他们之中大多数也并不同意顾炎武和黄宗羲的观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自己“怀才不遇”境况的痛心,于是给汉王和一些朝廷大员找毛病就成了这些人的主流爱好之一,本来林风在最开始的时候还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因为就当代的社会条件来看,这些人应该就是所谓的“社会舆论”了,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己可能产生了错觉,坦白的讲,这些人若是作为一个个的个体,都能吟诗作画舞文弄墨,培养一下或许能当个好官员,但他们纠合在一起却简直象一群疯子,感觉不可理喻,不论林汉王朝做什么决定,他们总有人跳出来反对并且大肆攻击,同时端出大条圣人语录作为旁证,而且旁边还有不少人不管懂不懂统统大声叫好,最后林风终于总结出一条道理,这些人根本就是不可能讨好的,他们的立场非常简单,那就是不论什么事情,不论什么政策,凡是朝廷作出的决定,他们就统统反对。。
原来都察院的还准备处理一批过激的狂妄分子,不过后来很快就宣告破产,因为这些人大多不逃避追捕,恰恰相反,不少人听说自己上了黑名单之后纷纷自豪无比,以当年东汉的“党人”自诩,所以作为一个在野的小人物,能够遭到“朝中奸人”嫉恨,那无论如何也是一件值得荣幸的事情,于是当都察院的密探上门缉捕的时候,这帮人个个气定神闲不动如山,在气势汹汹的“奸党爪牙”面前大放狠话,一派“死了xxx,还有后来人”的气势,最后将他关在监狱里之后,往往引发轰动,于是众人奔走相告群情激奋,最后终于惊动某一位人士,而这个人往往不是象顾炎武黄宗羲那样的龙头老大,就是还能在林风面前说得上话,于是该案当事人在大牢了转了一圈之后,英雄一般的凯旋而归,众人大喜,于是一齐去青楼喝酒嫖妓,以示庆祝。[www.69zw.com首发]。
对于这样既不怕死,又胡乱说话的家伙,林风简直不知道怎么镇压才好,这个时候他开始有点理解当年清廷大办《明史》案的缘由了,这帮人根本不知所谓,或许鳌拜当年也并非要干掉那么多人,只是因为这个案件自身缘故,这帮子清流确实非常团结,往往办了一个立马又跳出来一群,朝廷不得不越办越大,而鳌拜这个笨蛋却又偏偏是军人出身,头脑简单不懂得妥协,于是成为文字狱运动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