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西天的斜阳,杜中宵骑在马上,只觉得脑子嗡嗡直响。m.x23us.com这一趟走下来,只觉得各个村子处处都是漏洞,没一件事情做的合自己心意。每看一处,杜中宵都能发现许多隐患,一次又一次调低心中期望。
原以为有了永城营田的经验,自己做起来会得心应手。结果这几十天下来,觉得事事不顺,还全部都是自己以前没有碰到过的。
永城招募的是老农,怎么种田根本不要杜中宵操心,自己只要查漏补缺就好。那里人口多,诸事从容,一点一点扩大,做起从容不迫。到了这里,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就连扶犁开荒,来垦田的人中也没有几个人会。扶犁是个技术活,看起来容易,实际没人指导,不练上几天,是上不了手的。
至于其他种田的一应杂事,都需要从头教起。这些拉纤的厢军,论起对农事的熟悉,还远远不如杜中宵。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下种,不知道怎么耕耘,后期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想起这些,杜中宵就觉得头大。从附近请有经验的老农来教,问题是唐州本就是人口稀少,有多少老农可请?农民又在乎自家农活,只能靠衙门帮忙,半是摊派地请人来。
万事开头难,杜中宵现在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从到唐州以来,没有一件事是顺利的。他本是个要求严格的人,做事一丝不苟,经过了这些日子,习惯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明知道属下做的事情很多毛病,只能装看不见。如若不然,一件事情也做不成。
到了这个时候,杜中宵才觉得,自己揽下这个差事过于鲁莽了。差事可以干,但不能如此紧急,时间应该从容些。他完全可以拖一些日子,空过这一季,无非是由转运司多发几个月的钱粮而已。一心想着快些做出成绩来,赶得太急,弄得自己现在特别尴尬。
回到衙门,与崔主簿商量了些杂事,杜中宵只觉得身心俱疲。正要回去休息,崔主簿突然道:“运判,我们衙门新来一位主事,过两日就到了。”
杜中宵看了一眼崔主簿手中的公文,随口道:“来的是哪位?什么日子到这里?”
崔主事道:“是原来知永城县的苏颂,因那里有营田务,派来帮运判,限三月前到。”
杜中宵一听,忙道:“拿来我看!此人我熟悉,是个能做事的。”
拿了公文在手里,杜中宵看了,才知道苏颂一任永城知县做满,升为大理评事,来做营田务衙门的主管公事。这不是自己要求,可能是苏颂自己射的缺。
以往营田,多是由转运使副兼制置营田事,知州、通判、知县具体负责,很少专门设衙门。此次是裁撤的拉纤厢军过多,专设一衙门,规模有些不清楚。最开始杜中宵初来,仅设一主簿,后来发现实在忙不过来,杜中宵请又专设一主管公事,资序与知县、通判相当。
对于苏颂来说,与其换一个地方做知县,还不如到杜中宵手下。两人同年,又互相熟识,公务相对从容。而且营田务这种衙门,事务相对单一,不似地方诸事纷杂。再者他精于巧思,这几年在永城县,在杜中宵设的一些场务上面有新的想法,也想跟杜中宵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