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1177章 【1177】八零丑女逆袭4(50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7章 【1177】八零丑女逆袭4(5000+)(2 / 2)

当时同时,也将面临住校的问题。

她如果住校了,妹妹怎么办?

汪婷甚至等不到学期末,就被直接转到了五年级,五年级的同学都是陌生的,男生多女生少,尤其她长相平平,就算是跳级上来的,也没人把她看在眼里。

她也不需要朋友,在她眼里,这些人都是小屁孩儿,她每天的任务就是上课的时候想怎么挣钱,下课了就去找妹妹,饿了给她偷偷送吃的,渴了给她递水喝,因为她新买了杯子,不过不想让别人看到,所以就偷偷的拉妹妹到操场角落里投喂。

吃饱喝足了,才让她回去。

当然,还有学习方面的问题,只要下课碰上,就会问今天学了什么,听完之后,她趁着上课时间就给她出点题,放学回家妹妹写完作业就得写她出的题,每天都有,连她该干的活,都被她一并干了。

她回家是不写作业的,因为在学校的时候,老师留完作业,她趁着课间就全写完了。

只要不打扫卫生值日,都能准时准点回家,回家之后就是妹妹写作业,她去捡柴火。

等她捡完柴火回家,她学校作业基本就写完了,为她检查,指出错误更正,讲解后,她写自己出的题,她就去做饭。

基本上这边写完,吃完饭,天色就暗了,这个时候不适合读书写字,即使有电,爷爷轻易不让开,你也没办法,不过她会趁着妹妹睡着以后,进空间写稿。

国庆节一过,爸爸就回来收秋了,他回来的匆忙,每天都在地里面掰玉米,姐妹俩都会去帮忙,汪婷甚至还请了几天假,爸爸一个人收秋,也没人帮忙,比别人家都要辛苦。

他们家四口人有四亩地呢,虽然爸爸回来之前,她和妹妹已经收了小半亩,可毕竟是孩子,哪有大人干活干净利落并坚持的下来的?

尤其她们俩干活掰玉米,一次只能收半袋儿,还得抬着出去,跑个两三趟,就不想干了。

虽然玉米最终会被叔叔用架子车帮忙拉回家,可妹妹偷懒已经成自然了。

她也想偷懒,可知道自己不干的话,爸爸会更辛苦,所以只要一放学就来地里面掰两袋。

掰完到时间了,有人在地头的话,会帮忙拉回家,没有人的话,就找叔叔帮忙。

爸爸在地里面干活,爷爷难得大方,会给爸爸炒鸡蛋或者买点肉吃,不过量很小,得亏面食管够。

因为一直忙着收秋,也没时间说囤货的事儿,他们屋子里还有储藏柜,爸爸回来就睡在那上面,几乎沾床就睡。

折腾了一个星期,才将地里收拾干净,玉米收到了楼顶和院子进行晾晒,地里面的玉米杆子还得背出来,可以卖给喂牛的,也能自己拉回家当柴火烧。

之后就马不停蹄的犁地,平地,挖地界,种小麦,全都是人工,大概再有十年,才能达到收割机收麦子,虽然有玉米收割机,但那都是2000年以后的事儿,而且会造成浪费,一般人都不乐意用,顶多把玉米收了,让坝地的机器进去将玉米杆子碾碎,直接翻到地里面当肥料。

差不多忙活到10月15号,才总算将小麦种到地里面。

“我和你妈年下就回来了,你们俩乖乖的啊,这是十块钱,给你俩当零花钱,不要冻着自己,我看着棉裤棉袄啥的都收拾出来了,爸也就不管了昂!”

因为请假都是要扣工资的,所以爸爸顾不得说太多,就跟爷爷打声招呼,连夜买票走了。

汪婷叹了口气,不容易啊,不管啥年代,哪一行哪一业,为了生存,都挺不容易的。

10月份的时候还不觉得冷,进入11月份温度就骤然下降,甚至中旬就开始下雪了。

幸亏她早早的就将她们俩去年的棉衣拆洗了,将旧的布套到新棉花外,旧棉花拍拍打打,弹一弹又用旧布套了旧棉衣,唯一的不同就是,弹过的棉花更松软,也被她接的更厚了,穿起来也挺暖和的。

爷爷奶奶有棉衣,还要二伯拿回来的军大衣,他们衣服不缺,所以她这个做孙女的也没做。

外爷和外婆那儿,有二姨买的新棉衣,也冻不着,她的棉花就这么攒了下来。

今年天一冷,二姨就给她们拿过来好几双姐姐的棉鞋,都刷新的很干净,棉鞋明显是拆洗过的。

这年代的棉鞋都是自己做的,皮靴她们这个年纪有穿的,但是很少。

汪婷跳级的事儿,谁都没说,就只有汪媛知道,但她回家好像也没提,正合她意。

爸爸回来的那十来天,也顾不上说这些,好在他们在南方,没有北方这么冷。

虽说一个是干冷,一个是湿冷,但没有暖气的时代,还是北方更难过一些。

因为南方冷的时间很短,没有那么长。

10月份的稿子投的多,给她变成了月结,达到了203块钱。

加上之前剩下的22块钱,爸爸给的10块钱,加起来就是235块钱。

整个10月没花钱,自从中秋节去看过外爷和外婆之后,就没花过什么钱。

她的书法作品已经送到了书法协会,协会的专家对她的作品很赏识,还专门寄来了投稿的地址和参赛的注意事项等文件。

她仔细阅读之后,把自己资料连同书法作品,又寄了出去。

只要入围,就得去现场比赛,就和周一一那一世一样。

与此同时,天冷之后的村小,也进行各种赛事活动,活跃冬日的校园气氛。

即使是农村的学校,也非常注重素质教育,每年都有活动,冬天打腰鼓,春秋运动会,夏天麦收农忙的时候,都得下地干活,因为有农忙假,小学生也得跟着大人一起到地里面抢收。

七零八零九零这三个年代的农村娃都经历过,懂得自懂这当中的辛苦和不易。

天一冷,她的手就冻,痒,肿,只要冻一年,往后每年都得冻,但今年她和妹妹的手因为有蛤蜊油的滋养,不像往年那样裂着大口子,只是发肿发痒。

庆幸的是今年地里面种的菜,不需要她俩再去推回来窖起来,是叔叔们直接摘掉之后就埋到了地里面,只拉回来一车,够年前吃,如果吃完了,再去地里面挖就行了。

进入冬天之后,他们一日三餐的菜就是萝卜白菜土豆红薯粉条菠菜这几样。

他们一般不做酸白菜,也不做腊肉,更不做咸菜,就是把所有菜窖到地里面,吃新鲜的。

当然,也可能是爷爷奶奶懒省事,不过她看叔叔婶婶也没有弄,想来因为他们这边都这样?

粉条是每年11月红薯收回来之后,搅成泥,空淀粉水,然后用淀粉去漏粉条。

几乎家家户户都做,因为冬天白菜炖粉条缺不了粉条,也缺不了豆腐和猪肉。

他们的豆腐都需要去村子里专门做豆腐的人家去定,也可以拿着大豆去换,想吃了就去换和买。

一斤老豆腐八分钱,水豆腐五分钱,豆腐干豆腐皮都是按斤称的。

买回来的豆腐大家都过油炸一遍,然后和粉条白菜大肉一起炖,特别出味儿,好吃。

每年只要漏粉条,就感觉年近了。

他们家没有喂猪,因为没时间,叔叔婶婶忙后里面的活,卖菜卖的热火朝天,腾不出空去喂猪,但是别人家会喂,所以杀年猪的时候,只要打听好人家的时间,到时去买就行了,当然,买的猪肉都是人家挑剩下的,即使是挑剩下的,也得早点去,晚了就没有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