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明末之伟大舵手> 第698章崩溃在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8章崩溃在即(1 / 2)

明末之伟大舵手 英联邦 更新时间 2020-07-12

 伯夷的撤退队伍浩浩荡荡的南行,延绵了几十里长,因为有苟苏加诺在万隆城镇守,挡着敌人,他们走得倒也不急。

大军撤退,首重纪律和士气,一个弄不好,就会酿成了崩溃。

伯夷让士兵们挑着粮食和财宝,用滑竹抬着美女们行军赶路,赶得又急,让士兵们怨声载道。

伯夷为什么着急赶路?因为坏消息不断的传来,因他从全国各地召集了大量兵力云集万隆,造成了各地兵力空虚,南洋军乘虚而入,袭击了马打蓝国多处沿海的城市,他们一举攻陷了泗水、三宝隆和日惹,现在马打蓝国的大型城邦,除了王都苏拉卡尔达就是万隆了,其它的都是不入流的城镇。

南洋军的切入点非常好,趁着马打蓝军往万隆集结,这便攻击其它城市,让马打蓝军又急急忙派兵回援,疲于奔命。

伯夷以前是讥笑暹罗的蒿贪大王,让南洋军打成了孙子,现在自己对上了南洋军,处境是一样的差不多,南洋军不但武器先进,船坚炮利,战术也十分的出众,将他们耍得团团转。

伯夷收起了小觑之心,不敢再轻视南洋军了,对方船坚炮利,他决定避免这一点,避免在海上沿海一带展开决战,而是诱敌深入,在岛的高山密林地区,敌人的军舰无法抵达之处决战。

这样南洋军的军舰无法提供火力支援,重武器二千斤的十八磅炮又运不上去,这样敌人就无法保有火力优势了,他们这么一搞,就有机会扬长击短,打败敌人了。

伯夷在想着美事,谁知在林中突然的冲出一彪骑军,对方使用连弩,使用火枪,对他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杀得他们撤退队伍大乱,而他们则趁机的冲入了敌人军中,挥舞马刀,大砍大杀。

道路上十几里长的撤退队伍,让他们衔尾追杀,杀得乱成了一团,士兵们扔了武器辎重,丢盔弃甲,争相逃命。

他们居然在万隆城外三十里之地,受到了南洋军骑兵的袭击,对方人不多,但是出手凌厉狠辣,而且阴险,尽是攻击到了对方的薄弱环节,让他们守尾顾及不了,明明人多,却是让人家压着了来打,反抗不得。

这些南洋军骑兵,披着藤甲,来去如风,而且是绝不恋战,出其不意的攻入,猛攻对方的薄弱环节,当对方准备合围之时,又潇洒的脱离,转攻另外一处地方,你想围住他们,拖住他们,根本做不到。

伯夷命令火枪手们出动,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但是对方又溜得贼快,根本不给他们合围的机会,如此一来,他们算是被咬上了,脱身不得。

近五万兵居然让对方不足二千骑咬上,没法轻松顺利的撤退。

伯夷的火枪手也追不上对方,毕竟对方四条腿,又不与他们缠斗,而是使用灵活如风的战术,拖住了他们。

伯夷的火枪手们只好组建一条临时的防线,让他们的士兵们合围靠拢,聚在一起,让他们的人从这里通过,有火枪手们在这里守着,骑兵们占不到什么便宜。

谁知南洋军骑兵那是狡猾如狼,看见风声不动,立即撤退,快速移动,绕到火枪手们的背后,再次袭击这些如同惊弓之鸟般的马打蓝军人。

这时后面尘烟大起,南洋军警卫师二团杀到,他们看见马打蓝军火枪手组成莫里斯横队狙击南洋军,他们这是马上围了上去,南洋军警卫师二团的人大多是久经战阵的火枪兵,而马打蓝军的火枪手,火枪最多在手中半个月,没有足够的训练,只是勉强的知道列队放枪,连瞄准都做不好。

他们威吓南洋军,还是可以的,对付上了精锐火枪手,劣势立显,很快被打得大败,在经过几轮齐射,他们的莫里斯横队死伤过半,再也没有与南洋军对抗的勇气,纷纷的逃命了。

火枪手第一点要素就是不怕死,第二要素还是,你必须在敌人枪林弹雨,战友们纷纷被爆头被射杀的情况下从容装弹和射击,这便才合格。

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当不了火枪手的,伯夷这些所谓的精锐,火枪到手才十来天,根本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他们对上精锐南洋军,立即被吊打,其所展示出来的战斗力,连原本拿着弯刀时还不如。

马打蓝军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抵抗的部队崩溃了,其它的人心神大震,无心抵抗,纷纷的逃命。

伯夷看见他的火枪手也不是对手,大为气愤,但也没有办法,手下们逃命了,他也跟着逃命,他的美女和珠宝不要了,带着上千亲信,往王都亡命而逃。

马打蓝苏丹率兵四万往王都方向撤退,在万隆城四十里外受到了南洋军袭击,死伤惨重,伯夷只是带领二千多人逃回了苏拉卡尔达,余者不是被俘,就是被杀伤,因为他们还算是在万隆境内,所以叫万隆袭击战。

是役南洋军一部绕过重兵把守的万隆城,袭击了正在撤退的伯夷王部,当场打死五千多人,生俘近三万,伯夷从各地调来的主力军差不多团灭,他苦心搜来的美女和珍宝落入了南洋军之手,南洋军乘机围攻万隆城。

万隆城地处要冲,是对抗荷兰人和万丹国的前线,所以朗桑苏丹在此筑城,他依托大山而建,易守难攻,即使是精锐如南洋军,也不是说攻下就攻下,因为南洋军的大炮们运不上来,轻型的佛朗机炮倒是可以运上来,但是攻击马打蓝军防守严密的防线,这又是力有不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