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建安三年七月。
豫州,汝南。
汝阴县地处豫州之南,地势平坦舒展,一望无际。其为南北水路要道,交通四方,沿颍水可直下寿春,或者走大路,不出两三日便能到沛国。
此时的汝阴县外舟蔽江上,营帐连片,一支三万余人的大军正云集此处。
中军大帐内的当中端坐着一名相貌端正、不苟言笑的中年将领,他正是南阳太守、兼抚军中郎将、行护军职、都亭侯徐晃,同时也是此次南征除前将军朱儁以外,事实上的诸军统帅。
三十余岁的年纪,便总管一方兵马,除了是由皇帝一手从行伍提拔、栽培的亲信以外,徐晃本人在河东、汉中等战场立下的功绩也是他能让豫州众将服气的本钱。
更何况,朱儁为了加重徐晃在军中的威信,还特意请示皇帝,将皇帝赐给朱儁的‘节’暂时借给了他。
‘节’象征皇权,臣子持节,代表着皇帝亲临。尤其是按照皇帝近年定下的新规,持节可杀无官位之人,若在战时,可杀二千石以下。等若于后世的尚方宝剑,徐晃持有此‘节’,就能在真正意义上节制诸军。
徐晃衣甲齐整,正襟危坐于上首,放眼扫视帐下众人后,毫不掩饰的说道:“我来之前,天子有私信予我,谕称‘南方之事,尽付于汝,我心自安。’恩遇信重如此,大任在斯,我不能辜负陛下的重托。”
众人被他这番话里大方透露的信息,以及立在徐晃背后的那根节杖着实震慑住了。皇帝托付给他的恐怕不仅仅是淮南的战事,还有整个南方!这意味着徐晃将在讨灭袁术后、继续承担收复江东、荆州、交州等一系列作战行动,而这一切根本就没有在诏书上提及,仅仅只是出现在皇帝与徐晃私下交流的信件中。这几乎是圣心期许,提前预定——除非徐晃假传诏令,但这是不可能的。
想到前将军朱儁这回是真的要退居二线,今后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徐晃麾下听命,自己的前程全在对方一念之间,众人心中再如何不服气也都消弭于无形。有名、有权、又有了长远的利,再硬茬的刺头也不敢犯事,徐晃毫不费力的就彻底掌握了兵权。
接下来就只带领他们需打个胜仗,就能立下威。
“朝廷东征,匡扶汉室,是为复兴天下而作百年计,我等膺荷重任,岂敢惜命?”说话的是汝南太守刘艾,他经常与许定、李通这些本地豪强将校打交道,许定等人也大都愿意亲近他。有刘艾出面为徐晃站台,其他人也都有样学样,很快,气氛就被烘得十分融洽。
徐晃对刘艾投来的善意只微微颔首,径直说道:“国家既有明诏,遣田校尉领越骑营及沛国兵马东入徐州。我军当前急务,就是先为田校尉扫清掣肘,击退屯驻在蕲县的李丰、梁刚、乐就等军。”
说完,他扫视一圈,问道:“谁人愿为先锋?”
话音刚落,立功心切的建忠都尉张绣便先跳了出来,抱拳请命:“末将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