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兴汉室> 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术(1 / 2)

兴汉室 武陵年少时 更新时间 2020-06-18

 “秉畀炎火古有经,始不扑除继无及。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捕蝗谣

马日在皇帝这边吃了瘪,不敢再出头言语;董承也没什么好法子,坐在那里假装深思,不肯先发言。

赵温一时也像是为此事难住,说来说去都只是古人用过的一套陈腔滥调“蝗虫本无可怕之处,只是往往集结成群,变化诡谲,方使人生惧而已。然而天下所有的虫都是一类物,譬如蚁、蜂,没有不畏人易驱的,蝗虫亦是如此。”

董承像是很感兴趣,不由催问道“是这个道理,然则有何计可除之?”

“天下之田皆有其主,若使百姓黎庶自救其地,未有不尽力殚精的。我听说飞蛾赴火而亡、蜘蛛就灯而织,可使夜设篝火于沟坎旁,驱虫纷至,且焚且埋,如是可殄尽矣。”赵温缓缓说完,轻吐一气。

利用生物趋光性来杀虫的法子古已有之,赵温说的这法子虽不新鲜,但经久耐用,也算是一个抛砖引玉的献芹之策。

有了赵温起头,董承自不甘居于人后,他想的法子最为狠厉直接“蝗虫初生、飞落在地,皆小众而害轻,民多不以为意,及长,乃无以为力矣。愚臣浅见,当勒令各地百姓、黎庶,凡有见蝗群,务必报官扑杀。若地主邻人敢荫蔽不言,则杖之。人告其官若受而不理、或受理而不亲临扑除、扑除未尽而妄称已尽者,亦依律罚罪。”

董承深谙皇帝‘治民先治吏’的意旨,不说如何灭蝗,单说如何督促负责灭蝗者,说的皇帝连连点头。

尚书仆射吴硕见状,立即附和说道“臣昔年无知,依陛下圣明睿鉴,方明虫乃卵生,于今蝗虫正炽,不免有飞落遗卵、以待来年者。故在捕蝗使除蝗之余,亦要多加探询,凡飞蝗住落处,应差人取掘虫卵,若取之不尽而致来年复生者,则以罪论处。”

董承与吴硕二人显露严苛本性,动辄杖责降罪,让马日、杨琦等士人大为皱眉,十分反感――偏偏皇帝又喜欢这一类的言论。

杨琦知道皇帝好实务,不想说那些‘蝗虫是乃天咎,务以修德自省’、‘除天灾者当以德’之类的虚言,又不想在董承等人的高压之下,捕蝗使人心忐忑,不敢用心效命。于是在想好了一番措辞后,杨琦沉着的说道“罚使人畏过,赏使人悦命。太尉所言皆为惩处,未及地方用命捕蝗,如何封赏等事,臣以为不可。”

皇帝也不想因此打击地方的积极性,刑罚的作用只是威吓,主要还是以利益驱使“赏与罚缺一不可,此次除蝗添入吏部年终考评,除此之外,也要有金帛等财物赐下。”

说罢,他想了想,忽然有了个主意“官府催促,虽说是好事,但于黎庶来说,到底是件烦扰之事。何如诱之以利?譬如以五斗蝗易一斗粟,时下黎庶深受旱情之苦,朝廷总是要以麦粟接济,倒不如以此诱使捕蝗,岂不一举两得?”

董承眼前一亮,深觉这是个两全的法子,兼之又是皇帝提起,如何不随声附和?

倒是赵温忽然沉吟道“此法虽妙,但也难保不会有奸吏趁机牟利,从中倒卖。”

皇帝正好想到了这里,如今市面上的麦粟一石值数百钱,若是将蝗虫与麦粟直接挂钩,难免不会有人上下其手――譬如将收来的蝗虫偷偷送出去,转回来再换粮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