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三百八十六章 杨震的远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六章 杨震的远见(1 / 2)

 后世中国航空工业落后于世界列强,中国的大型飞机以及直升机,至少在他穿越回这个年代之前,基本上还都是依靠进口,飞机发动机,乃至所有的发动机,几乎都成了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最大制约,

心脏病,成了这一现象的代名词,最关键的是航空基础理论研究,也全面落后于西方,这不仅仅是飞机制造的问題,还有航空材料的研制与生产,西方已经开始大量生产铝锂合金,作为飞机主要制造材料,而中国还在生产落后的普通航空用铝,

相对于还算好一些军用作战飞机,大型飞机以及一些特种飞机,更是全方面的落后,尤其是直升机,除了国产小型的直九,外加有些不太靠谱的直八之外,清一色都是进口的米十七各种型号,

国产运八中型运输机,与美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研制的大力神运输机,甚至在基本性能上还有差距,最新型号,只比的上人家六七十年代的产品,中国人的航空工业,从建立起的那一天,就被人家远远的甩后边,基础不牢固,追赶的历程分外艰辛,

在抗联第一个飞机工厂正在建设的时候,杨震就曾经暗中发誓,航空工业以及相对应的发动机制造工业,这顶被喻为人类工业的皇冠他一定要摘下來,就算在第一梯队沒有位置,但是也要牢牢占据第二梯队的牛首,

但这并不是一件单纯的事情,现代化航空工业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学科的应用,而不是靠那一项命令或是指令,就能够完成的,更多是需要就像眼前这个家伙一样的科学家,通过他们掌握的知识去实现,

对于这些飞机性能,杨震可谓耳熟能详,谈起航空工业在未來的发展,他这个人恐怕是现在世界上最清楚的,杨震略微考虑一下,还是绝对以自己对航空工业未來走向的判断为话題,打开有些沉默(www.19mh.com)的局面,

杨震对未來航空发展滔滔不绝的“远见”,将这位本想应付了事的老兄,兴趣彻底的勾了起來,从一开始的只听不说,到与杨震时而共鸣,时而争执,这话匣子一打开,就很难在关上了,两个人从国内航空工业发展现状,到国际航空工业未來发展,气氛越谈越是热烈,

两个人都认为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除了一些富的吃饱了撑的人之外,在客运上飞机早晚要淘汰慢吞吞的轮船客运,而且飞机的载客量也会越來越大,速度也会越來越快,航程也会越來越远,最关键的一点,两个人都认为喷气动力,早晚都要取代活塞式发动机,

尽管这种发动机的原理,才刚刚形成不久,而且这种航空发动机,只有寥寥几个国家在研制,目前也只有英国人,才取得了真正的突破,但是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來看,一旦这种技术成熟,

从发动机效率,以及功率等所有的方面來看,那么活塞发动机将会从大型飞机,甚至战斗机上被彻底的淘汰,尽管这种喷气发动机对生产技术工艺,以及原材料的要求,要远远的高于目前大量应用的活塞式发动机,

而且真正成熟到可以供大型客机使用,还需要一段的漫长时间,但这种发动机技术一旦成熟,发展的速度将会是不可想象的,即便从目前已知的材料來看,这种喷气式发动机,无论是在动力还是其他方面,都远远的高于活塞式发动机,

不过杨震认为在军用运输领域,活塞发动机的淘汰时间,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因为军用运输领域,与客运不一样,喷气式飞机性能虽好,但是对起降场地的要求太高,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完全满足军事需要,

而且在活塞发动机被淘汰之后,涡轮螺旋桨飞机至少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作为主要接替者,毕竟这些发动机,对起降的场地要求沒有喷气式那么的苛刻,这对于战术支援能力,无疑是相当关键的,

杨震更认为现在还被称之为旋翼机的直升机,这种眼下刚刚开展研究,只拿出了一些用來研究的样机的垂直起降飞行器,会在未來航空发展之中,占据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这种新的航空设备的出现,将会彻底的改变陆军的作战模式,

同时也将会取代一些短途运输,在国民经济建设上,也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急救、消防上,也都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无法建立机场的复杂地形上,将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杨震对于旋翼机的评价,不是这位老兄的研究方向,所以他并不可置否,但重点在航空材料研究上的他,对于杨震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未來新型材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现有的铝,作为航材应用的一点却是很赞成,

而且对于航空材料发展与研制,将会在民用航空市场以及军用飞机的竞争上,起到决定作用的看法,也是相当的赞成,杨震认为的工艺水平与材质研究,将会决定航空发动机性能的看法,更是与他基本处在一个观点上,两个人是越谈越近乎,越谈兴趣越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