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真正开始了之后,林冬才发现了这两部电影之间的差距。</p>
《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系列,单纯如童化。</p>
虽然也有深刻的,比如当年的《黑猫警长》、《魔方大厦》,以及之前的《大护法》,仿佛每一个作品中都有隐晦的时代印记和深刻寓意,常常看完的时候一脸懵逼。</p>
终究是非常小众。</p>
猫厂投资的《魁拔》系列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p>
后来才终于找对方向。</p>
试错成本实在太高了,前面几部都赔了钱。</p>
如果不是林冬坚持,任何投资人都挺不到收获的时刻。</p>
去年的《大鱼》比较不错,可是瑕疵也依旧明显。</p>
尽管国产的动画片、动画电影一直在进步,却也还是有种难以锁定观众群体的感觉,受众观众年龄层面广泛化的动画类型还仍是不多。</p>
虽然影视文学作品映射当代的时代背景是常有的事,但将此映射拿掉之后,动画本身的质量不应该迅速地掉档,变得单薄,甚至幼稚。</p>
这就像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思路。</p>
什么是面向少儿的,什么是面向成人的,一直在人们心中有个很明确的界定。</p>
我们总希望突然有一天,孩子们一夜长大,仿佛是18岁的那天睡了一觉起来就什么都懂了。</p>
这个成长的过程是缺失的。</p>
能够起到过程的影视作品也是缺失的,有的幼稚的令人发指。</p>
虽然大人也在看。</p>
据说,有罪犯在被抓的时候,电视上正在放《小猪佩奇》。</p>
有的就晦涩到,连资深影评人都发掘不完电影里隐藏的深意。</p>
若有一天动画这种表现形式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不会再有“你都多大了还在看动画片”的质疑,这种老少皆宜的动画文化可能才能快速发展起来。</p>
《猴子回来了》从某种程度上做到了。</p>
尽管有些地方处理的也就不够柔和。</p>
在没有看《寻梦环游记》之前,林冬以为它只是一个动画渲染技术很高、简单的追梦故事。</p>
结果,这确实是一个简单的追梦故事。</p>
只是加了家长里短的俗套,说明一个道理:简单的追梦并不会让人义无反顾,有牵有挂才会刻骨铭心。</p>
于是就让半个影厅的人哭成了狗。</p>
林老板自然是不会哭的,他只是被湿润了眼睛。</p>
他旁边的安茜,尽管在努力的控制情绪——演员们都非常的擅长这个。</p>
但依旧控制不住自己。</p>
到最感人的时候,更是捂住了眼睛。</p>
那眼泪鼻涕的,估计一定好看不到哪里去。</p>
这种感人,不是故意煽情的感人。</p>
良好的布景和制作是带入观众的主力,后续情节,矛盾展开和反转设定都有细腻的布局,让观众情绪跟着故事发展,容易多了。</p>
比如, CoCo偶尔想念父亲、家人着急地在墓地寻找米格、埃克托思念女儿试图能见一面、被人遗忘掉的亡灵会消散等散点情绪。</p>
这些散点在米格帮着CoCo想起父亲的场景中全部串联起来,也正是这里,影厅一片抽泣。</p>
喵音上有个很火的短视频。</p>
用《奇幻精灵事件簿》的一个片段,搭配上《Windy Hill》的音乐。</p>
我曾想过最浪漫的事,在我垂暮之年,父母会踏着花瓣来接我离开。</p>
等尝尽这世间冷暖,爱的人终会相见。</p>
非常简单的文案、视频、音乐,非常容易就能击中人的心灵,让本来平静的你潸然泪下。</p>
</p>
尤其是那些父亲已经去世的人。</p>
人类的感情都是共性的。</p>
电影应该去带着人们去认知这种共性,而不是强行去催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