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游戏竞技>我快亏成麻瓜了> 第875章 人称西城拓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5章 人称西城拓哉(1 / 2)

 是枝裕和的朋友,有上田慎一郎这样的穷屌丝,但其实也不缺少正常的导演。</p>

但这种正常在霓虹的电影市场却没那么正常。</p>

纵观霓虹电影每年的票房排行榜,占据前列的,竟然多半都是二次元电影。</p>

《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等等。</p>

真人电影势弱,成本也没低到什么程度,但票房成绩各种扑街,使得霓虹这一代的导演们纷纷改行。</p>

是枝裕和的朋友们,大部分都是不愿意改行,或者改行失败的正常导演。</p>

他们很快就发现,杜启喜不是傻子。</p>

不会因为你拍几句马屁就和你称兄道弟。</p>

配乐这个马屁拍他舒服,纯属歪打正着,而且上田慎一郎确实去看了电影,也确实很喜欢电影里的配乐。</p>

《山海1》属于大制作,四亿成本,差不多是六十四亿日元。</p>

这部电影和一般的大制作不一样。</p>

很多大制作电影都把钱给了演员,演员片酬占比五六成比比皆是,夸张一点的甚至能到八成。</p>

《山海1》的这四个亿,真正用在演员成本上的,才仅仅两成不到。</p>

安茜价格不高,税后五百万。</p>

黄达岸甚至明确表示可以零片酬出演——想得倒美,我们老板说了,免费的东西才最贵,所以杜启喜最终还是给了他税后八百万的片酬,几乎打破了黄达岸最近几年的片酬最低记录。</p>

那么,剩下的八成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呢?</p>

都花在了刀刃上。</p>

为了把配乐做好,杜启喜找了好几位华语乐坛大师级的人物,一起谱写经典。</p>

比之画面摄影,配乐才是他最得意的地方。</p>

然而等到《山海1》上映之后,铺天盖地的都是吹爆特效,吹爆服化道,吹爆画面和摄影……</p>

反正是各种吹爆。</p>

对于他最得意的配乐,只有寥寥数位表示,这电影的配乐听着真的很舒服。</p>

越听越有味道。</p>

为了听这个配乐,专门刷了三次电影,还偷偷的用手机录制了一些经典片段。</p>

曲高和寡。</p>

上田慎一郎完全是挠在了他的痒处。</p>

有一种说法,华夏和霓虹在音乐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p>

如果说断层是导致差距的罪魁祸首,那么,从古至今重文字而轻音律的传统习惯也难辞其咎。</p>

音乐只是一种附属技能,祖宗们没有把音乐放到多高的高度上。</p>

汉族人民的种族天赋在于文字。</p>

古时的诗词歌赋都是神作,而我们极少听到古时的曲调。</p>

需要宏大场面演绎的《秦王破阵曲》,现存乐谱保留在霓虹,是唐朝时皇帝给霓虹使节的回礼。</p>

不可否认,大唐文化对霓虹民族影响深远,</p>

所以我们现在听到的,比较大型的日系民族风管弦乐,总有一种华夏鼎盛王朝的感觉。</p>

比如神思者的《海上丝路》配乐三部曲《海神》、《伽罗》、《茶之圆舞曲》就风格非常明显。</p>

日系音乐对传统的继承以及对新制作手法、风格的探索,到了一种走火入魔一般上佳的程度。</p>

在大量的和风音乐中,我们能听到耳目一新的五声调式排列。</p>

霓虹的后期水平也属于排名靠前水平。</p>

不是因为他们设备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有追求。</p>

而一般的华夏导演,根本不会把精力花在这个上面? 费钱费事还不如请周董过来唱一首歌。</p>

杜启喜是一个很喜欢吹牛比的人。</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