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社会文学>道姑翾楚> 第四百一十二章:采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二章:采气(2 / 2)

道姑翾楚 大唐长公主 更新时间 2019-12-16

心归于脐下叫凝神,气归于脐下叫调息。这里需要做的是“心未静,眼睛不要闭”、“静心在目”。闭眼后,可以加上返观内视,大脑可以排除杂念,加强抑制。意念和内视要一起下移,神、息相依。这样有利于凝抱聚气,逐渐收入静定,进入虚无,先天一气不导自来,在周天运转过程中,凝结成丹。

萧天枢说“我修炼时,凝神坐好,把身体坐正拔直,把骨盆和尾骨略向倾,只要摆正这个坐法,微微意照丹田,先天一气就从命门自然而入,有尾闾到命门这一段,很快就似池中的水在往上灌满,有时是清凉感,有时是温热感,丹田一开一合,形成胎息状态。还有,由于每天都坚持站桩,已形成条件反射,所以只要稍加意念,真气就会很快进入体内。”

吕洞宾说“气的思想是一涉及十分广泛的道家哲学范畴,甚至已经渗透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天地人为三才,三才皆有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人的三宝若少一宝人即死亡,人的三宝又分先天和后天。先天三宝为元神、元气、元精。后天三宝为识神(思虑神)、呼吸气、交感精。先天后天相互配合,不易分析,不到最深功夫,是分不开的。后天思虑之神和先天不神之神(即不用意念而自然的知觉,也叫真觉)虽是能分,但也有连带关系。先天元精(即先天而生的和不知不识、静到极处而发生的真一之精)和后天之精,也是不易辨明。后天呼吸之气和先天真一之气易辨而难分清浊。”

先天一气,又称先天真一之气、先天真气、太乙含真气,道教内丹学专有名词。其意为在天地生成之前的一气,是天地万物的本根母体。道教丹道的先天一气说,渊源甚早,可追溯于《老子想尔》关于道气的论述,是蜀地独有的丹道理论。先天一气说得五代彭晓而发扬光大,后被张伯端《悟真篇》、翁葆光《悟真篇注释》、赵友钦《仙佛同源》,陈致虚《金丹大要》等丹家、丹经所继承和发展,为丹道正宗学说。先天一气,与所谓“先天气,后天气”概念中的“先天气”完全不同,学人多有混淆,是所必辨。

萧天枢说“道祖我修练的既然是对的,那我采集的气不狗多,是不是我的机缘和火候还不够呢?”

萧天枢心想自己的方法既然是对的,那么问题肯定是出在自己的机缘上了!或许自己的福分就这么多,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破关,停留在采气或者某个关节处,始终不得法呢!

或许下辈子修练才能再一次的加深先天之福源吧?萧天枢总觉得这先天之气就跟这先天之气是一个道理,或者说这两者之间有不可或缺的联系和机密。

吕洞宾笑道“修道者不可急躁,急于求成,只会功败垂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机缘,就跟有的人,像翾楚这样的人,先天就有天眼,和你修炼天眼看到的不可能一样,但是能通过后天修练得到天眼,也是需要漫长过程的,哪能随随便便的,就能和人家先天就有的比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