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社会文学>道姑翾楚> 第四百零六章:修玄之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六章:修玄之理(2 / 2)

道姑翾楚 大唐长公主 更新时间 2019-12-16

萧天枢笑道:“呵呵,让祖师爷见笑了!……”

萧天枢心想,这时候肯定不会跟你呕气,只能慢慢的学到本事再和你竞争了!

吕洞宾笑道:“欲学玄功,须先时时瞑目,一日间静坐几刻,再来问道。聪明智慧不如愚,学人只因伶俐二字,生出意见,做出许多坏事。今欲收拾身心,先从一个愚字起。天之生人,人之所以生而不死者,于穆不已也。人若无此不已,则气绝矣。故天地以气机存,人亦以气机生。能炼住气机,便与天地同寿,便不息了。不息则久,中庸言之矣。”

萧天枢说:“那怎么安稳心神呢?”

吕洞宾笑道:“定其心神,方可言道。要入玄关,须用定力。定则静,静则生。不但静中能静,必须动中能静,方见功夫之力。神定,内一着也。事来心应,事去心止。气定,外一着也。语谨形正,语端气峻。下学要紧处,全在正气安神,忘心守口而已。修道原从苦中来,但得清闲处便清闲,此即是道。且更须忙里偷闲,故人能偷闲便有闲。不然,则终身无宁晷矣。心乃一身之主,故主人要时时在家。一时不在,则百骸乱矣,所以学道贵恒。始勤终怠,或作或辍,则自废也。四大威仪皆是假,一点灵光才是真。晦藏灵明无多照,方现真如不二身”,则此一点,如剑上锋,如石中火,一现即去。故修养家,要养圣胎、孕婴儿者,此也。功夫如不早做,及至精干血枯,屈曲蒲团,有何益哉。令人慕道者多矣,俗网牵人,是以道心不进。至人非不悯世,奈世人自今为学子脱此苦恼,略敷数言。夫心之动,非心也,意也。神之驰,非神也,识也。意多欲,识多爱。去此二贼,真性圆明。不欲何贪,不爱何求。无贪无求,性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金丹可成,神仙可冀。养气只在收心。心在腔子里,则气存矣。居尘不染尘,乃上品也。其次避之。”

又说:“清静二字是换骨法。凡人能治心,便是道中人。若全消俗障,何患乎不成。虚之又虚,与天合体。空空空,空中有实功。若还纯寂灭,终是落顽空。静坐者,不在坐时静,要在常时静。灵台不灭,慧觉常存,此道之至宝也。然无形无影,莫可明言。默以心会,不在外求。神乃心之苗也。面色润泽,方征血气冲和。总要华池养得水足,意树自然花开。昔人教人,寻孔颜乐处。此乐非章句可能寻,在天命也。心静则神清,神清则气和,始可得之。下手功夫疏不得,因循无益。得一刻,便做一刻,念头须时时返照此处。神到则气到,气到则命坚。敬慎二字,通天彻地。再无放心之人,能仙能道。人生做事,业传千古,不过此一点神光耳。然神非精不能生,而精非静不能养。欲至极虚极灵地位,须炼此能生、能养功夫。”

萧天枢说:“道心常现,则凡念自退。一时忘道,则起一时之凡念。一念忘道,则起一念之凡情。须要时时提醒。人生若幻,须要寻着真身。天下无一件是实,连此身也不是自家的,只这一点灵光。若无所依,到灭度时,何所随着,岂不哀哉。焚香烹茶,是道也。即看山水云霞,亦是道。胸中只要浩浩落落,不必定在蒲团上求道。学道是乐事。乐则是道,苦则非道。但此乐不比俗人乐耳。可是俗世中难免应酬啊?”

吕洞宾笑道:“居尘世中应酬,最是妨道。人能于尘事少一分,道力即进一分。幻缘不破,终无着处。人当以圣贤自待,不可小视自己,则上达矣。故天下未有不圣贤的神仙。世人当知俭之道,俭于目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俭于事可以养心,俭于欲可以养精,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若不知俭之道,惟以刻薄悭吝是趋,则于俭之道失之远矣。”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