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草跟沈玉宁商量:“要不这样,三天后咱们在福祥记酒楼好好摆十几桌,庆贺这桩喜事。村里那边,书院,还有与玉福哥相熟的商家,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全给请上了,还要在码头,市集,街上,都用布条写上横幅,将沈家酒铺竹湖杏花酿在品酒会上取得名次的事儿,传播出去。”
苏草说什么,沈玉宁都会依着她。
只是他有些担心:“造势这么厉害,沈家酒坊短时间来不及扩大规模,怕是酒铺子里的酒不够卖?”
“那就饥渴营销!”
沈玉宁他们三个,吃着沏上来的竹筒茶,都好奇什么是饥渴营销。
苏草解释:“酒铺子里在卖的酒,不能提价,但可以限量销售,每天只卖五十坛酒,进铺子里的人一人只能买上一坛。沈家酒铺的酒那是进了品酒会,还拿了名次的,买的人不容易买到,就更想要买了。这就是所谓的饥渴营销。”
“等以后扩大了酒坊规模,到时候再逐渐加大酒的售卖量,比如说一天卖一百坛,再然后一天只卖一百五十坛。”
苏草问他们:“你们以为这样卖酒,能不能卖出去?”
潘一铭是个买卖人,最懂这些经商之道,两眼放光。
“这个法子妙啊,这样造势下去,一酒难求,我都想先囤些酒了。”
苏草继续说下去:“在卖的一批酒怕人说咱们酒铺子坐地起价,不能提价,只能限量销售。但品酒会上拿得了名次的新酿,除了供给福祥记和雁客来,暂时还没在酒铺子里卖过。我的意思是,新酿走精品路线,要对得起品酒会上的名头,至少要半两银子一斤酒。”
<sript>();</s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