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大明能够称得上主力只有两支大军。其中一支驻扎在陕西,由孙传庭统帅,数个总兵统领,十数万大军。另一支则是与满清对战多年的辽东军,主力为吴三桂所率的三万余关宁铁骑,高第所率的两万山海关守军,还有李辅明控制的两万余塔山戍卒。
孙传庭部远在陕西,远山相隔,调动困难。但关宁铁骑却以骑兵为主,行动迅速。只要调令传来,数日之间便可以赶到京师。
刘泽清统军多年,深知这一点。他担心一旦自己率兵北上,威逼京师。朝廷很大可能会在被逼无奈之下,彻底放弃辽东,让吴三桂等人率部卫护京师。能不能打胜暂且勿论,一旦开战,刘泽清实力必然大损,这显然不是擅长投机的他所想要的。
况且,刘泽清虽然现在与闯军相安无事。但在济宁,还有贺锦所率的四千闯军精锐,在归德仍有数万闯军驻扎。出征在外,山东兵力空虚,谁又敢保证闯军不会趁势进攻在绝对的利益方面,什么协议都做不了准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泽清集中自己手下的全部兵力,一战击溃王永吉。他想借此想朝廷表明自军实力强劲,想要击败自己绝非易事。而他又主动率部撤退济南,采取守势,又直接向朝廷表明自己只求自保。
天下多王并立,多数人期待的是别人火并,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刘泽清也不例外。他扶朱以派登基,暂时绝了归降李自成的路,表明他不愿当闯军的马前卒。同时也表明自己不会再听明廷之令,以此释解与闯军的敌意。
如此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他两不相帮,两不支持。如果谁敢攻他,那他只能被逼反抗,那一切后果都由对方承担。
先表明自己的实力,让对方忌惮。而后坐看双方成败,自己再行选择。刘泽清知道自军的实力无法和官军和闯军的任何一支相敌,在实力弱小的情况下,回兵山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符合他利益的。
而刘泽清也的确赌对了,崇祯帝把李自成看成大敌,同时又不愿放弃辽东之地。在刘泽清率部退回山东之后,他提升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为天津总督,同时令副将熊通率三千禁军赶赴天津,也只是如此。三千禁军加上天津原有的驻兵,自守有余,但收复刘泽清占据的山东绝无可能。
但刘泽清又赌错了,朱棣以外地藩王的身份,通过造反获得皇位。历代明朝皇帝最忌惮的不是普通百姓的叛乱,而是同姓藩王的造反。在刘泽清扶朱以海登基,这已经触及了崇祯帝的底线。虽然他没有调辽东和陕西的兵卒前来,但令周显负责山东的一切军务,伺机尽快扑灭刘泽清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