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新世界1620> 第三十四章 伦敦城的贵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伦敦城的贵客(1 / 2)

新世界1620 伯拉土 更新时间 2019-11-22

 站在后世的角度去看待16到17世纪的英格兰,我们会发现许多经典种田文中所见到的标准崛起模式:优良而安全的地理条件、激增的城市人口、集中发展的工商业、稳步扩大的基础教育,以及如同开了金手指般的在历史上左右逢源。♀<a href="http:///1/1058/">天师在上:妖尊夫君别乱来</a>

16到17世纪,无论是城市数量还是城市人口,整个欧洲的城市化进程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而英格兰的伦敦却是个特例,从都铎王朝开始就坚持不懈的城市化政策,使伦敦人口的增长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城市,并在17世纪中期以后直接超越法国巴黎,成为了欧洲第一大城。

很难想象在17世纪初,拥有460万人口的英格兰(不包括苏格兰和爱尔兰),其国家总人口的近6%都属于伦敦,超过了25万,而国内第二大城市诺里奇还不到2万人口,伦敦的人口规模比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几乎多出一倍!到了17世纪末,伦敦的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1%,一个让任何欧洲国家都望而生畏的数据。

优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集中发展的工商业,也让伦敦成为了英格兰经济的核心引擎。17世纪初,英格兰全国每年的海上贸易运输量达到了30多万吨,其中7成以上属于伦敦这一座城市,手工业者更是占了近半数的伦敦人口,还有数万人为船舶制造、修理、货物卸载、码头仓储运输而服务。

而早在16世纪初就出现的“伦敦十二商业公会”,更是比欧洲其他国家更早形成了以贵族投资人、商人及手工业者联合的新兴资产阶级。为英格兰率先进入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社会条件。

从16世纪初开始,伦敦就出现了一批堪称高素质的教育机构,到17世纪初,天文、物理、数学、文学、法律等教育已经渐入伦敦的底层社会,大量廉价的教育出版物更是进入了普通伦敦市民的家庭。17世纪初的资料显示,伦敦城里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只有不到24%人无法书写,和同时期的其他欧洲国家相比,伦敦的教育水平同样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即使在历史上,伦敦也曾经历了多次的灾难性重创。但作为英格兰的核心城市,典型的“厚积薄发与处心积虑”的发展模式,让伦敦从一个偏远的罗马帝国的边境小城,发展为近代世界的“世界之都”,带动着整个不列颠岛的前进,其成长发展历史堪称近代城市文明的典范。

1625年4月1日,星期二。

共和号、银谷号、双湾号等三艘轻巡洋舰以及敖顺号大型飞剪商船,以一字纵队,在一艘英格兰海军风帆战舰的引导下。缓缓驶入泰晤士河口,中华美利坚共和国的不列颠商务访问团抵达目的地。

宽阔的泰晤士河上。无数鼓着风帆的单桅小船或是内河小虾米船,如受惊一样躲到一边,眼睁睁地看着这支漂亮的美国舰队傲慢而入,胆子大点的小船,紧紧跟在舰队两侧或后方。

涂着“可怖”的黑白迷彩的华美海军轻巡洋舰,那外形一致的长长身躯、漆黑瓦亮的舰炮以及甲板上整齐列队站坡的海军官兵,无一不是透发着强大压迫感。相比之下,前行引导的那艘几百吨的英格兰战舰,就如同一个没断奶的孩子一样虚弱。

挂满各种彩旗的敖顺号大型飞剪商船上。来自21世纪的乘客们,好奇地打量着远方那座陌生中又带着几丝熟悉感觉的城市,兴奋地频频大叫,不少人还忍不住对着两岸挥手,引起了河面和两岸旁观伦敦市民的一片片欢呼。♀<a href="http:///book/10018.shtml">射雕之我是良民</a>一度还引起了国民议会的强烈抵触。

这次,华美商品直接大规模进入英格兰。其实伦敦各商会早就翘以待,从此能够跳开葡萄牙或荷兰的中间商,直接获取巨额的大西洋贸易利润。王室想要直接获得垄断的贸易权,而国民议会的大商人们则希望把美英贸易相关税权掌握在议会手里,过去的一年里,针对华美商品的特别关税是那么的丰厚,明争暗斗在中华美利坚共和国的商务访问团到达伦敦后一度盖过了军费拨款的矛盾。

不过,他们马上就面对一个十分新奇的概念,这些美国人并非一股脑地见人撒单。而是直接摊出一大堆的“商品代理协议”。一解释,似乎又能理解,不就是贸易垄断专营权嘛。不过这种贸易垄断专营权并不针对某公司或者某港口,而是针对具体的某种商品。

每家贸易商,最多只能获得两种华美商品的贸易专营权,而同种商品,最多只能签订三家。这让一众受幕后权贵或国民议会支持的贸易商们很是不习惯。好在重商主义下的商业规则在伦敦早已有之。所以商品展销会从一开始,伦敦的贸易商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英格兰本地能够拿得出手的,只有呢绒等羊毛织品、煤和若干地方小手工品,但任长乐依然替自己老婆的生活艺术集团一口气放出了年进口40万美元的羊毛原料和呢绒大单。让一众伦敦毛织业商人笑得合不拢嘴。

一回头,任长乐又以每匹1。5美元的批发价格,开出了年供应30万匹棉毛混纺布的出口合同,相比之下,英格兰在17世纪初的呢绒年出口量也才11万匹。

面对布匹宽长标准、质量、价格优势都全面压倒欧洲纺织品的华美布匹,几个伦敦纺织品贸易商在惊愕一阵后,果断出手瓜分。如此优质的华美棉毛混纺布匹才3先令的进价,随便转手就能卖到每匹至少5先令的价位,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高兴的事存在?!

北美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张丽,不惜在曼城广播电台办理停薪留职,混进了这次的商务访问团。她的第一次亲自出马,就丢出了年供应300吨灯油外加一大批新式燃油灯具的大单,虽然合同总金额才20万美元,但利润率却到达700%以上。在张丽眼里,这么点出口量只相当去年灯油产量的15%不到,对英格兰市场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