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新世界1620> 第四十九章 悄然地震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 悄然地震 二(2 / 2)

新世界1620 伯拉土 更新时间 2022-03-22

华美历史上第340章前三天,国会召开农历年最后一次全体大会,但军方却以其他理由未到场参加。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国家审计工作进行了最终结果公布,依然是没有直接点名的报告,但内容却让在场的所有人哑口无言。

所有国营集团的财务都存在大小不等的漏洞。过去十多年来,超过1000万美元的国有资产流失,涉及的众超过180人,无论是所谓的国有派还是私有派,都牵扯其中。尤其是国营进出口集团,担任管理职务的众几乎无一幸免。

随后的国家档案记录中,没有一个字提及关于这场内部大审查的细节。相关损失资金的追讨内容也一无所知。但在国有大西洋银行的当年业务报表里,却凭空插进了180多笔总计1050万美元的低息贷款合同,贷款方全是众,贷款起始日期最早的可以上溯到1623年。这一大堆贷款合同,规定在1640年之前全部还清。

经过人事调整的国资委借着此事也在悄然收复失地,“国营”改“国有”的消息进行了提前通风。相信不久之后。报纸上所刊登的国有集团高级管理岗位聘任广告一定会引起一阵新风浪。

……

春节的爆竹声在街头巷尾回响,又一年的农历新春佳节就在各种报喜不报忧的气氛下到来了。

英格兰束手就擒基本没有悬念,国家将收获一大笔战争赔款的消息也不知道从哪里走漏出去,成为了新春前后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

但各个众家庭在除夕的聚会,却因为顶层的大震动而马虎了不少。今年北洋船舶集团的众企业内部的团年饭。就显得气氛极其冷清。

时间走到现在,整个北洋船舶集团进进出出。还剩下32名众身份的行政管理或技术业务骨干,然后就是超过3500名各类职称的普通职员技工。从规模上看,已经是国家第340章团资金案,国营进出口集团下属的远洋运输公司、国营农林渔牧集团下属的远洋渔业公司都深陷其中,也最终成为了北洋船舶集团内部动荡的最大诱因。

要么接受国家的巨额罚单,要么拆解成两家企业,打破行业垄断和封闭式人脉,就是参议院议长包子图和最高法官钟进山给北洋船舶集团开出的“解药”。

北洋船舶集团拆解一分为二,并出售控股的青城造船厂股份,是游启和石益格一夜长谈后的选择,或者说是一种不得不让其他人觉得“解恨”的态度。

在北洋船舶集团的内部业务管理中,游启负责军用船舶业务,石益格则主导民用船舶业务。这次的国营集团资金案,北洋船舶集团所牵连的数额最终达到120万美元之多,全部都是民用船舶业务,但“罪名”却是整个北洋船舶集团承担的。

但分家的后果,就是各自的资金实力都会受到巨大影响。北洋船舶集团没有上市,要维持目前的业务水平,就必须进行一次全新的股权调整和融资,从而“吸纳”更多的“内部股份”。对于一直对北洋船舶集团暗中嫉妒的部分众而言,这显然是国家动用权力为他们提供一次“补偿安置”的机会。

当然,眼巴巴地看着北洋船舶集团分家的不光是“国有派”掌握的基金,“私有派”的多个基金也在私下和游启、石益格进行了接触,愿意注入更多的资金股份。想必之后一段时间里,两家分开的船舶制造企业必定会面临一场场艰难的“相亲”会。

“今年是最后一次年终分红了,大家以后还是朋友,十几年的交情不会变……”游启举起酒杯,颇为苦涩地朝在场共事了十多年的众说着,“这不一定是坏事,无论是从资本面还是今后的发展上看,北洋船舶集团一分为二,大家都有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我们以前太封闭了。另外,我和石头商量了一下,出售青城造船厂的股份给国资委,换取国家不强行向我们入股的条件,大家好歹还能分上一笔钱。”

“游启,我明白,这次的事都是我的错。”石益格低着头,对自己这些年仅仅为了创收就和国营集团内部联手洗钱的事悔恨不已,“昨天陆放飞(雅城市长)来找我了,愿意超低价提供地皮,我打算分出来的‘雅城船舶公司’就在雅城落户。我和几个兄弟商量好了,我们退居董事会,平时做做教学和高级技术顾问的工作就行了,让维鲁斯(第340章团、国有海州青城造船厂、滨州雅城船舶公司,就在这个除夕夜悄然落地,曾经被北洋船舶集团彻底垄断的华美造船业,也终于出现了一点松动。

而游启和石益格还不知道的是,不光光是他们的北洋船舶集团这次被迫分拆,国营医药集团、国营能源矿业集团里也出现了高级技术人才离职自行创业的内部分裂。

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