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武侠.历史> 非洲的洋球场和土球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非洲的洋球场和土球场(1 / 1)

武侠.历史 喵喵2001 更新时间 2019-11-15

 非洲不少国家的城市、尤其首都,有一些很气派的体育场:水泥看台,塑料座椅,塑胶跑道,有的还有灯光设备甚至液晶彩显,从硬件上讲,可说并不逊色于国外一般运动场的水平。这些体育场大多是国外援建的,因此建造标准和规格都很高,有一些体育场,如1986年中国援建刚果(金)(当时的扎伊尔)、能容纳8万人的卡马尼奥拉体育场,在落成使用的年代,甚至中国本土尚无如此规模和设备的球场(北京工人体育场当时没有固定座椅,而上海体育场还未竣工)。

这些体育场的利用率并不高,除了一年一度的总统阅兵和一些政治庆典、集会,就只有非洲杯和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会安排在“洋球场”里。由于场租太高,非洲国家的足球俱乐部一般不会把主场设在“洋球场”,而会选择自建小得多、简陋得多,却也经济得多的球场:没有跑道,有的甚至只有一侧看台,却足以满足观众的基本要求;由于场地维护、保养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非洲属热带,植物生长旺盛,草皮保养,看台管护都需付出更大代价,因此许多财力有限的国家不得不尽可能减少“洋球场”的使用频率,以延长寿命,节约成本,如乌干达的全国性运动会通常不在设施完善的国家体育场、而在远离首都的国家体校竞技中心举行,甚至有一度,刚果(金)几个邻国索性将非洲杯主场都“挂靠”在金沙萨的卡马尼奥拉体育场,场地维护管理费用几家分摊,可谓精打细算到了家。

我在贝宁、马里时都去过其奥林匹克中心“洋球场”的外场打网球,场地是磨损很严重的塑胶地,有收费牌,却根本没人管,在场地上玩的几乎都是外国人,偶尔会有一些当地小孩子主动充当捡球或陪练,挣一些小费贴补家用。

是当地人不喜欢体育运动么?当然不是,他们有自己的“土球场”。

在非洲大多数城镇,哪怕最普通的居民区,都会至少有一块这样的“土球场”——不仅仅因为是土气,而是的确尘土飞扬。这些球场一般因地制宜,设在居民区的空地上,有时甚至是山坡上,一般没有围墙,大致平整的土场上画上白线,两端戳两个球门,挂上球网,就是球场了。别看球场土,碰上周六,往往有比赛,球员装备整齐,裁判也全身行头,显得颇为正规。我在多哥洛美时,一次路过北郊一个小镇,路过一处土球场,便看见数百人坐在“看台”(其实不过挖掉一半的小土丘)上呐喊助威,两支分别穿着黄、绿球衣的球队踢得颇为激烈,一问才知道,这竟是一场登记在册的第二级联赛。

当然也有不少土球场因条件限制,形状不规整,甚至只有半拉球场,一个球门,但同样不妨碍居民运动,即使那些周末有比赛的场子,在平时也完全敞开,任由使用,因为“土皮”是无需保养的,只是球队往往会把易损的球网收起,来锻炼的人们如果讲究些,就自己带张网,否则也不妨碍踢球。

其实许多宽阔一点的胡同,在不通车时也往往被当作“土球场”,当地孩子们三五成群,拖着大人帮着焊接的钢管小球门,追逐从父兄那儿央求来的破足球、橡皮球,甚至破布缝制的土球。别以为踢土场没大出息,在马里巴马科时,住处附近有一块很不起眼的土场,当地朋友告诉我,很多踢法甲的球星,都是在这块场地上踢出名堂,最后被“星探”挖走的。

曾有位黑人朋友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中国人帮非洲修了不少大体育场,他们很感激,但为什么不帮着多修一些小的土场,修一座洋球场的钱足够修几百上千座土场,也可以给更多非洲人带来欢乐。我苦笑着无言以对:去年回国,南京母校里那块曾带给我儿时欢乐的足球场已变作教学楼,中国的孩子们,尚不知去哪里寻块场地,好追逐梦中的足球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