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知识为什么比高中的知识难?不是因为基础难了,拿物理来说,两者的基础都是是经典物理,那就是牛顿定理、麦克斯韦定律和其他定律的应用,难度的增加只是在复杂程度上,比如高中解答牛顿定律的相关问题绝对不会用到微积分,可大学物理微积分就非常普遍了。
发动机是机械工程中最复杂的设备,先不说制造,就是在理论上解决各种问题都需要大量的计算,微积分之类的就不用说了,光是各种数学模型就多达数十种,还有热力学方面的模型也是同样多,这些知识都是需要大量的训练的,训练方式就是每天不断的接触,不断的学习,而博士生就是做这些训练的,现在刘琅这些研究生每天还有一些自己的时间做些其他事情,可要是考上了博士生,那唯一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的待在实验室里不断的训练,有时候连吃饭上厕所都要抽空去做。
都说熟能生巧,这话一点不假,同一个知识,当你不断重复学习和应用数万次之后,你就会因此生出很多新的想法来,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感悟,博士生和研究生相比,他们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要深得多,克莱尔教授和那些博士相比也是同样的道理。
就比如小说中的那些高手,一招一式看似平常,可是对战起来却是变化无穷,那些庸手一招一式也都差不多,可是对战起来就无力还手了,都是那一招一式,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你对这招式的理解程度,高手因为长时间锻炼做到了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十,庸手别说反三了,连这个招式的精髓还没理解,当然干不过高手。
在鲍勃眼里,凭他的能力,还需要通过一年的时间来进行大量的学习和实验才能理解材料上的内容,那么刘琅呢!很多知识点他现在也不是很清楚,也需要学习,可是这个时间就远远比鲍勃少了。
在鲍勃的认知中,成功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一句真理,没有什么知识不能通过努力掌握的,这句话说得的确没错,光是对知识的理解来说,即使是相对论、量子力学乃至关于黑洞,只要天天学习都可以理解透彻,但这是真正的成功吗?也是也不是,起码在刘琅眼里还不算成功,成功就是把这些知识真正融入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中去,然后举一反三总结出一个新的理论,这才是真正的成功,而这个成功就不是光用汗水就能浇灌得出。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意义,这是爱迪生的名言,被整个世界的人熟知,但名言还有下半句,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那就是没有那百分之一的天赋,另外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终究只是汗水而已。
上半句话让那些天赋平平的人觉得动力十足,可加上下半句,直接就一盆冷水浇在了这些人头上,没有天赋,很多事情还真的不行。
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真是一帮天才的舞台,阿基米德、欧几里得、高斯、伽利略、牛顿、特斯拉、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波尔,这些人的发现早就了人类科学的根基,他们中哪一个不是聪明绝顶的人?
但是如果只有他们,人类的历史也不会是现在这样,因为理论和实践是两个方面,他们的发现创造出了基础理论,可人类的发展还在于不断把这些理论进行实践,这就是努力工作才能解决的事情了。
所以,爱迪生的那句名言说对也对,说错也错,关键是在于对成功的理解是什么,虽然发动机运作的原理是热力学和经典力学,可把它装上四个轮子就成了汽车,福特发明了汽车,他就是成功,这无可厚非。
刘琅的天赋不用说,鲍勃也很有天赋,他却自认跟刘琅相比也差了很多,连克莱尔教授都服气,鲍勃觉得自己去学这些资料要用一年时间,刘琅比自己智商高一些,但也要半年时间,两个月是做不到的,但是这是他的常识,对于一般人来说是这样,可对那些能和历史上的名人相提并论的刘琅来说,一切常识没有用。
刘琅觉得这些资料自己能在一个月之内就完全掌握,数学和力学方面的知识现在对他就没有问题了,就是基本定理的运用而已,不过是计算量更多而已,别人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而刘琅的大脑回路直接就把这些训练量给简化了,普通人花上十天时间,他用一个小时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其效率超出太多了。
至于说他要花上一个月时间来掌握这些知识,主要是学习这些资料中涉及的理论,而这些理论他可以去询问其他老师,也可以到图书馆的那台苹果电脑上进行数据检索,然后找到书直接去看就可以了,只要掌握了这些理论,那么这些资料基本上就算完全掌握了,起码在理论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刘琅开始如痴如醉地学习起来,遇到问题就记录下来,带他看完之后再去统一询问。
“刘琅,回家了!”
刘琅觉得有人碰了一下自己,他愣了一下,抬起头看到孙虎正站在自己身边。
“孙大哥,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