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学校里的两个孩子,正认真的听着老师的讲课。这里的一切,对于兄妹俩来说是非常新鲜的。但同时也牢记父母的教诲,不打架、不骂人,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上课不做小动作、不开小差、要举手发言。
“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
因为正正和圆圆身材最矮小,所以安排在了最前面。而所有的书本,校长早就安排好了都送到了兄妹俩的手上。这节课,上的是语文。
“同学们好!”
“老师好!”
“同学们请坐。”
就在其他同学们纷纷坐下的时候,前排突然窜出一句话:“谢谢老师。”
同学们一阵哄笑。
正正疑惑了:“老师请我们坐,我们身为学生,岂有不谢乎?”
同学们的笑声更大了。真是奇怪了,难道说错什么了吗?
“你们笑什么?”圆圆有些生气的说道,“老师授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焉有学生坐着,老师站着的道理?”
正正接着说道:“老师,我想到了一首诗,以此来献给老师。”
“哦?你说说看?”这么可爱的孩子,老师不由得笑了。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真是好诗!你知道这是谁写的么?”
正正恭恭敬敬的作了一揖,回答道:“启禀老师,这是清朝郑板桥的《新竹》。”
老师赞许的点着头,道:“我们为方正同学、方圆同学鼓掌!”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老师点点头,道,“下面,我们正式上课。把书本翻到第22页,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古诗词三首》,先来看这一首,这是唐朝诗人吕岩写的《牧童》。”
老师抬头看着同学们,道:“昨天你们应该都预习了吧?那么,谁来解释一下这首诗?”
同学们一个个的低着头,恨不得钻进书本里,,或者变小了身体,好让老师没看见自己。
这时候,正正毕恭毕敬的举起了右手:“老师,我来作答。”
老师有些惊讶,她压根就没想让这两个孩子起来回答,原因很简单,他们俩是今天刚来的,书本也是今天刚发的。但是,全班就只有他一个主动举手,也罢,那就让他试试吧。
只见正正将书本合上,熟练的背诵道:“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翻译过来就是,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我们为方正同学鼓掌!”老师的目光中满满的全是赞许。
而在数学课上,便是圆圆的“天下”了。
当数学老师问同学们,有位叔叔问茵茵几岁了,她说:“如果从我三年后年龄的2倍中减去我三年前的年龄的2倍就等于我现在的年龄。”请问,茵茵今年几岁了?
“哪位同学能作答啊?”
他的话音刚落,圆圆便举起了双手:“老师,我能作答。”
“哦?你这么快就知道了?那你上台来吧。”
“好的,老师。”圆圆毫不畏惧,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唰唰唰”的写了起来。
设今年x岁
x2x32x3
x12
“相当好!”数学老师点头赞许着,这个孩子聪明伶俐、思维敏捷,是个学习的好料。
这半天下来,老师们便在办公室里议论开了。
“姚老师,听说今天你们班刚来了两个插班生,是吧?”
姚老师是个年约四十的优秀教师,任教十五年,一向以严格著称,很少褒奖学生。此刻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夸赞道:“可不是嘛,张老师,这两个学生啊,聪明的不得了,你看看他俩做的作业,字迹工整,思路清晰,表述准确,是两块难能可贵的好苗子。”
姚老师这么的夸奖,那可是有生以来的头一遭啊。这个时候,数学老师进来了,一进来便大呼一声:“乖乖,不得了!”
“怎么啦?”
“圆圆这个小女孩不得了!我刚特意给她出了一道六年级最难的题目,没想到,三分钟后她竟然解答了出来。不得了!不得了啊!”
“是吗?”张老师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脸上写满了羡慕,“我怎么就遇不到这样的学生呢?”
姚老师笑着说道:“我已经看出来了。不知道你们看出来了吗?在文采方面,方正同学略胜一筹,在才思敏捷方面,方圆同学更胜一筹。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特点。”
这个时候,有一位老师匆匆的跑了进来:“你们快出来看看。”
姚老师追出来一看,正值中午时分,几乎所有的同学们都聚集在操场上。这是怎么了?难道有同学在打架?
姚老师追到操场上,拨开人群,却见方正和方圆兄妹俩闪转腾挪、上下翻飞,一招一式间,引来阵阵的喝彩。
原来,这是到了中午练功的时间。
“哥哥,我有些累了,我们喝水去。”
“妹妹,我们一起去。”
“好。”
兄妹俩手拉着手,拨开人群,见到姚老师,急忙站定,恭恭敬敬的作了一揖:“学生拜见老师。”
“啊?不必客气!不必客气!”姚老师笑了,这两个孩子,真是可爱的不得了。她赶紧将两个孩子拉起来,“走,上老师那,我那里有奶茶,给你们每人泡一杯。”
快接近放学了,姚老师进来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说道:“同学们,明天我们要进行语数英的单元测验,这次测验,将关系到班干部的调整,往同学们认真对待。”